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难回当初

shxw 2007-09-26 软笔书论 评论

    我们热爱书法的人,有深厚的书法情绪,巴不得天下人都热爱书法,都把书法看作头等大事,希望回到书法家就是政治家、学问家的时代,愿景虽佳,但可能么?人首先得吃饭呀!卖瓜的说瓜甜,自尊无可厚非,但脱离实际。书法圈里熙熙攘攘你方唱罢我登台,像模像样地左一个现象右一个思潮,今天一个狂飙明天一个巨澜,殊不知社会大场景依然故我,日月盈昊,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不管书法圈发生什么,社会该怎么运转依旧怎么运转。所以,书界既要崇尚孔孟的精进进取,也要尊重老庄的顺其自然。着意拔苗助长,对艺术反而无益。毕竟,书法状态得符合时代背景。

    从时代为书法艺术提供的环境看,今天与往昔有很大不同。

    首先,物质技术条件不能同日而语。古时候一个事物的更新换代需要若干年时间完成,譬如新石器代替旧石器,譬如几千年刀耕火种,譬如人们移动最快的方法不过驭马,负重最多的不过牛骡,而近几十年间变化多大?上天入地已成为平常事。过去一件新事物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各领风骚三五载,甚至几个月。视窗刚面世时,天下为之惊呼,可十来年光景,操作系统更新了多少次?过去能有几人看到王羲之真迹《兰亭序》?现在作品报纸上一登网络上一传,瞬间天下人就能看到。

    其次,知识的积累可谓浩如烟海。过去“《文选》烂,秀才半”,可以凭“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呢?谁能确定天下到底有多少学科?每天又有多少新知识诞生?人类专业分工越来越发散、越来越精细,谁也不可能是全能通才。过去中国选士不过科举考试,书写只能用毛笔。现在,不要说使用毛笔,许多人连写都不做了,键盘一敲鼠标一按需要表述的东西便隔洲跨洋飞了出去。这种环境下希望人人搞书法,岂不天方夜谭么?晋唐盛世,书法也不是社会生活的核心,那时文盲多,文化人是少数,只是书写与实用联系很紧密罢了。

    其三,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了很大变化。那时秀才进京赶考,路远的要走几个月。福建武夷山大红袍茶的传说,就缘于一个秀才赶考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人进县城还没有现在进省城方便呢。现在从中国最南边到最北边,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全国部署一项工作,可视电话一会儿就能搞定。那时有二亩地,像陶渊明种豆南山下,便可以优哉游哉地读书写字。现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哪能再有廉价的悠闲呢!一个人一天不奔波没有收入便没法过日子。当年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今B P寻呼已经淘汰,移动电话和卫星定位任你在天边也躲避不得。谁能与世隔绝呀?

    所以,“逝者如斯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时代走过一千年一百年哪怕是一天一秒,再不回头。我们“不能趟进同一条河流”。于是先贤们说,书法当随时代。且莫说书法,世上万事万物,哪一种不是适者生存?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况且,唐宋以下书体完备,想在耸立的书法群峰间攀登超越,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得好好想想,到底怎样才能使书法的旗帜随着时代更高地飘扬。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