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书匠与书家

shxw 2007-10-22 习书随笔 评论

    在书法圈子里我们常称某人为“书家”,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人,尽写古人(别人)的东西,尽抒古人(别人)的情,只在技巧上做文章,有匠气之嫌。“书匠”与“书家”到底有何区别?

    书匠在重复,书家在创新。书匠虽然也掌握了熟练的书写技法,但他缺乏创造意识,只是守着一个旧摊子,把字写得端正清楚,抑或是摹仿、重复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全无个性,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模式,高下之分只在他的书写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个书匠在写一幅作品,无圈改涂抹,无错字别字,看起来非常美观整齐,就像清代的馆阁体。书家则知道,在书法创作中,技法的创新与突破是其关键。然而,要想使技法达到根本上的创新与突破,必须在全面地掌握书写技法之后。书匠总在想怎么把笔下的东西写得更精、更绝,而且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书家则早就不稀罕这些表层的东西,而在不断地创新和变化,并且把鲜花和掌声视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书匠在模仿层面,书家在艺术层面。书匠从事的创作水平是对碑帖范本依葫芦画瓢,书匠最精妙的功夫就是临摹仿制得以假乱真,但全然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离开艺术风格,模仿的再逼真,也只能是一件无艺术灵魂的装饰品,不可能达到书法应有的艺术境界与艺术价值。所以,这种只知一味地摹仿、学习前人或别人的优秀之处,缺乏研究与思索,只能造就出一个一流的书匠,而不可能成就一个书家。而书家则不然,他知道模仿只是一种方法,一旦被人所掌握即无秘密可言,真正难以摹仿的是书家的艺术思维及作品的内涵。所以,书家讲构思讲布局讲意境,讲落笔点墨之间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感悟及升华。并且,把艺术风格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认为它不但可以反映出一个书者的艺术才华,而且也能够反映出书者的艺术修养。我们常常出没一些美术馆、展览馆,往往不看落款署名就知道是谁的作品,这是对一个书家的艺术风格而言的。书匠的笔在手上,书家的笔在心中。

    书匠较单一,书家善综合。我们常见到一个“书家”靠一“体”之长,一招鲜,享誉书坛,获得大奖,但严格地讲这也只能称作书匠。因为,真正的书家则不靠这,他靠的是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真正的大家,都是在艺术上进行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书匠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书家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比如,王羲之、颜真卿成为书法大家并不只因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和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他们还有很重要的《黄庭经》和《多宝塔》等。再者,一个学书者,当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书法艺术本身,而是来自于对书法艺术本身的认真研究与探索;对本民族文化深入透彻的理解;对文、史、哲等其它学科的全面通晓;对生活与人生的充分领悟;对社会的广泛认识;对自然的美好追求,这些是赋予艺术生命及内涵的基本要素。

    这就是书家与书匠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书匠之意,书家是辉煌的里程碑,书匠是可贵的铺路石。书坛是五光十色的,需要书家也需要书匠,正如战场既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习书者要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我们的书坛就不堪设想。

    我们可能在实际生活中不想成为书家,只想把字写好,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书家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在练字的过程中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书坛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会生机勃勃。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