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当我们坐在书桌前,提起毛笔时,想的是什么?是进行艺术创作?还是仅仅在写字?我想一定是前者。但在古时并不是这样的,虽然那时的书法成就已让今天的人们顶礼膜拜,然而毛笔在当时只是书写的工具,人们更多的时候只是在进行实用书写。
在毛笔已经完全退出实用书写的今天,毛笔已成为书法艺术的代名词。书法失去了实用书写,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是艺术性更突出了,而另一方面则是书写系统受到破坏。现在人学书,往往只经过一定的临摹学习后就直接进入创作。没有经过实用书写这一环节,书写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这直接影响到创作。有人常发出“眼高手低”的感叹,原因就在于此。与前人相比,今人缺少的不是刻苦,而是大量的实用书写。
我以为,虽然已没有了实用书写的外部环境,但仍然应该进行实用书写的训练。抄写便是一个好办法,既是书写的训练,同时也是在阅读学习,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抄写,能够使把握线条与结体的能力大大巩固、提高。即便到了较高层次,也必须坚持类似于实用书写的书写形式。据说,一些作家坐在电脑前就会觉得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打不出来,而拿起钢笔便能文思泉涌。那么我们书法人会不会拿起钢笔还能写些东西,拿起毛笔来脑子里就只会考虑字该怎么写而文思枯竭呢?要做到拿着毛笔也能与拿着钢笔一样正常地思考和书写,书写系统就完备了。此时的书写,重在体验书写时的自然心境,创作的念头在有意无意之间,可书写一些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诗词,在时而为文辞时而为书法的交替中体现着时间与空间、内容与形式、性情与学养,如此方能天籁自成。
许多让今人推崇备至的古代优秀作品,都是在实用书写中产生的。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颜真卿的《祭侄稿》、从王珣的《伯远帖》到苏轼的《黄州寒食诗》,无不是这种实用书写的典范,即便如王铎、吴昌硕这样善制巨幅的书家,也是实用书写的高手。实用书写是一个书家必备的能力。
其昂书迹
- 上一篇:楷书卢中南
- 下一篇: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艺术(组图)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