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从周文郁“灵秀”题刻小考说起

shxw 2008-01-04 软笔书论 评论

    绍兴羊山石佛寺有胜景“城隍峰”。唐朝吴越王钱镠奉诏,率杭八都兵,扎寨羊山,平董昌之乱,后又筑堤防洪,治理水患。羊山人为颂钱镠功德,在灵鹫旁筑殿塑像,奉级为“城隍菩萨”。殿前石峰随之名为“城隍峰”。峰壁摩崖石刻鳞次栉比,远至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传记刻石,近者越地著名学者、书法家周文郁会友记事刻石,又有我国学界泰斗蔡元培赴京任职临行前会友饮酒道别的记事石刻等。其字、其事,使人目不暇接,既欣赏书法,又领略史实,美不胜收,堪称越地摩崖石刻之最。   

    城隍峰壁有纵100厘米,横125厘米题刻一方,右额大字篆书“灵秀”二字,款识隶书42字,为民国书法家周文郁所书,文为:“中华民国十年二月,陈懋(桂堂),陈德耀(幼甫),陈祖荣(钧石),陈祖泽(仲铣),周文郁(洙丞),集此留题。文郁摩崖书古。”此刻石作品,线条厚重浑劲,结体巧中寓拙,气象浑穆高古,深具《张迁》、《好大王》之致,又有清人伊氏之遗风。通篇章法,气脉贯畅,上下顾盼,左右挪让,呼应自然,相映成趣。当为先生生平合作。

    周文郁(1879~1937年),原名树勋,字洙丞、宽庐,号缘督,山阴后马人,系濂溪三十一世孙。晚清秀才,先中举人,后与刘大白、邵元冲同考拔贡,为当时省试第一。

    据其堂房族弟周庸村回忆:先生于省试第一名衔让于“他人”,“他人”予其五百银洋,先生拒绝,说道:“我不喜欢做官,位置让于你无妨。”周氏先后毕业于东湖法政学堂和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宣统年间,出任绍兴汤公祠自治研究所所长,后任吴兴县地方法院首席检查官,因无法独立秉公断案弃职返绍,任绍兴县箔税局总务科长两年,终又辞职赴上海、北平从事书法研究。

    先生家境宽裕,在上海却以写字谋生,兼职文牍,曾受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徐素兰之邀,为其整理书籍,近代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古越藏书楼当年即有先生忙碌的身影,同时,又任教绍郡中西学堂,主讲法学及书法,开新式教育风气之先河。先生广交当时儒雅志士,可谓“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其间常返绍,每每家中宾客满堂,人员则参次不齐,有官场乡绅,文人墨客,又有衣衫褴褛,头顶乌毡者,先生为人谦和,与人不分彼此。又因其博学明理,常有乡人请他讲事平息,处理纠纷,先生以其博爱、公平之心之举,深受百姓拥戴推崇,故被当地群众尊称为“洙少爷”,“洙少爷讲事”亦是当地一美传。

    先生晚年出资创办保粹小学(后更名为后马小学)。“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迫于社交压力,携家眷避难至湖塘,同行之中就有其长孙周世昌,终因匆忙之行,过度劳累,途中至桃花杉树坞处中风,后几经周折,回到家中,卧床数月,溘然离世,享年五十八岁。

    周氏一生精研六书,其书法在篆隶之间,精通各类碑版墓志,尤擅《齐侯盂铭》、《祀三公山碑》、《娄寿碑》等。所藏法书碑帖,几乎囊括所有,其收藏之富,民间罕有可比。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书画界发起义卖赈灾,其书作与蔡元培、马一浮、马叙伦、邓散木等名流价目等同。书坛耆宿徐生翁等称周氏书法“高古在郑板桥之上”,“可作学书者范本”。

    先生气节高尚,为人正直,门生无数,著名爨体书法家周庸村名列其中。

    岁月流逝,情随事迁,先生生不逢时,遗留史料不多,甚以为憾,但遗墨馥郁,催人奋进,令吾辈敬仰鞠躬……


周文郁书迹


周文郁书城隍峰摩崖刻石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