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为什么不选择网络

shxw 2008-07-06 习书随笔 评论

    中国书法家协会隆重推出册页展览、草书艺术展览,于征稿启事上都明确说明:“投稿作者先一律投寄作品照片,待初评、复评结束以后,由大展组委会根据作品照片背后登记的通信地址、电话,书面或电话通知进入终评的作者交寄作品原件。”

    任何决策的出台,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作品照片”的推行,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人以“作品照片”与传统的作者投稿、主办方组织工作种种成本作比较,发现“作品照片”并不是理想的征稿途径。

    虽然近一两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展览把网络传媒邀请到了评审的现场,但还是缺少对网络传媒价值的全面认识。很可惜,网络人也忽视了网络传媒的种种优势,至今没有人提醒、陈述网络传媒展示图片有怎样的优势所在。为什么展览首先想到“作品照片”而不是网络图片展示呢?网络图片展示的优势有人论证过没有?如果真实地把“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做个比较,其结果泾渭分明,从中再作选择,就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了。“作品照片”得经过拍照、冲洗、邮寄才能到达主办方手里,还得人工具体分类汇总,这花费的时间、精力、财力是成倍增长。如果以网络传媒来代替“作品照片”的程序和功能,那将是另一番景象了——拍照(数码相机应用很普遍,基本上是零成本投入),图片处理(相当于“作品照片”的冲洗程序,用电脑软件进行,自家没有电脑,到朋友家去,也是零成本投入),上传(相当于“作品照片”的邮寄程序,鼠标一点,即可“寄达”,安全快捷,也是零成本的投入),评审(主办方可以在几家权威网络论坛上开设投稿主题帖,分省份、分书体设置,简单明了。图片的网络展示、浏览更便于手工翻看“作品照片”,省时、省力、省财)。有了比较就有鉴别,有了鉴别就得有取舍,“网络图片”与“作品照片”,你将选择谁呢?

    我们的展览,说到底,发现网络、应用网络、利用网络还远远不够。评审的场所,需要高额的租金,有谁可以免费提供场所呢?惟有网络。利用网络介质实现展览征稿、初评程序,有一整套优势体现:展示的优势、舆论监督的优势、信息传播的优势、互动参与的优势、评选的优势。先决条件的优势告诉你必须重视网络,必将选择网络。当代书法运动必须重视展览文化,展览文化如果借助、倚重网络介质,所体现的效果与价值必将更上一层楼。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