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论书法基础教育在书法艺术传承中的地位 ■ 郭瑀 【摘要】: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它博大精深,意趣高雅的艺术魅力而绵延数千年,雄视海内外,令他人叹为观止。中国书法艺术历经三千多年沧桑总以不同风貌反映出时代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科学地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书法基础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书法艺术传承、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正确、有趣的引导,并针对其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位书法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 书法艺术;传承;书法基础教育 书法是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艺术。鲁迅先生对书法曾做过这样精辟的评述:“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数千年书法艺术的伟大生命力,在其根植于中华民族智慧,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根植于中华民族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沃土,所以传承的本质,应从中华文化寻根与发展中寻找答案。 当中华文明还处在襁褓中时,作为萌芽状态的书法艺术便诞生在华夏母亲的摇篮里。古老中华在文明进化之初期,由结绳记事的蒙昧时期到仓颉造字文化文明的转化,即根植了书法艺术惊人的智慧与灵根。据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仓颉 “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颉独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这叫作“依类象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图画一样再现自然,记载自然,传替自然信息,这种象形之美,就是中华书法艺术美的萌芽和灵根,是先人书法美的伟大创造。 三千年历史长河,书法明珠荟翠,有金钿落地,芝草云团的石鼓文;有骨气风匀,方圆妙绝的秦小篆;有诸法齐备的汉隶,有承前启后美妙简捷的钟繇楷书;有王羲之贵越群品的行书和张芝、怀素、孙过庭超妙入神的草书,有满目珠玑、险峻峭拔、魅力千古的魏碑,有法度谨严,筋骨齐备的颜、柳、欧、赵等楷书,有意态昂扬的苏、黄、米、蔡……数千年书法艺术宝库群芳异彩,美不胜收。书法的每一个创新都记载着中华文明进步的脚步声。 那么中国书法艺术如何继承发展下去呢?有的书家惊叹“书法危机”,这是对书法艺术发展前景迷茫的担忧。实际上书法艺术的发展必须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中去寻找归宿。书法艺术是个大概念(不应局限于毛笔、钢笔为工具的狭隘范围),书法艺术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大课题,在改革开放,世界流行中文热的今天,书法艺术更加前景无量,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需要千百万书家努力探索。 没有创新就没有传统,优秀传统是创新的结晶,创新是传统的发展。只有深刻认识传统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才切身感受到创新才是揭示传统书法艺术经久不衰的发展规律的精髓所在。 继承传统,在于推陈出新。创新更是渐进中继承,继承中的变革。如石鼓文是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启秦代小篆的楷模,被后人誉为“书法第一法则”,至今仍引入入胜。大篆、小篆、隶书都有其传承与演变的轨迹,小篆都是中锋、藏锋用笔、线条挺劲圆匀,富于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它把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与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折射了封建中央集权威严统一的特征,这是秦篆反映的时代精神。“隶书”作为书法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汉朝“汉承秦制” “秦篆汉隶”,汉朝隶书发展逐渐定型,与此同时草、行、楷都逐渐从隶书中演变出来。民间习隶书的热情蔚成风气。定型后的隶书彻底消灭了汉字的象形形态,造成了汉字形体的巨大变化。汉隶脱胎于篆书又大异于篆书,是从笔画到结字方正平直化的新书体。汉隶具有波、磔之美,创“蚕头”、“燕尾”笔法,用笔方、圆、藏、露诸法齐备。同时它又为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前景开拓出广阔的前景,为后来的草书、行书、楷书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也是创新基础上的继承。 而当今书法热在我国退潮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这十年是中学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学习书法的热潮席卷全国,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影响了广大青少年。但90年代以来,由于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使用对书法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们新生代的书写能力在不断地被削弱。以至今天我们很多老师都在感叹在一所学校里找不出几个能写一手好字的同学来。 笔者曾对某校学生做了相关问卷调查,现将部分内容和摘录结果展示如下:
问卷 | 选该项人数 | 所占比例(%) | |
1你学习书法的经历 | A一直坚持不断地学习 | 4 | 1.97 |
B只在小学阶段学习过 | 173 | 85.22 | |
C只在初中阶段学过 | 26 | 12.81 | |
D从未学习过 | 0 | 0 | |
2你学习书法的原因 | A自己从小有兴趣 | 2 | 0.98 |
B开始是父母或老师要求学,后来自己渐渐产生兴趣 | 3 | 1.48 | |
C看到别人学,自己跟着学,无所谓兴趣可言 | 34 | 16.75 | |
D自己毫无兴趣,是父母或老师强迫学习的 | 164 | 80.79 | |
3你是在哪里学习书法的? | A在家跟父母或祖辈学的 | 3 | 1.48 |
B到青少年宫参加书法班或请家教 | 7 | 3.45 | |
C在学校参加课外书法班 | 192 | 94.58 | |
D在家自学 | 1 | 0.49 |
入门书体 | 欧、颜、柳三体; |
习字宫格 | “米”、“井”、“田”三格 |
写字姿势 | 身法均为“端坐式”;腕法皆为“枕腕式”;指法都是拇指内凹,食、中指分开的“凤眼法”; |
习字本 | 全用洋纸印制 |
宫格大小 | 皆4厘米见方。虽名冠“大楷”之格,实则“中字”; |
毛笔质量 | 笔毛参差不齐,毫无弹性 |
毛笔大小 | 虽名为“大楷”之笔,实皆为中、小字笔 |
师资队伍 | 力量薄弱,结构混乱 |
- 上一篇:隶书及其当代隶书创作小议
- 下一篇:《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墨法艺术解析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邱振中:探索书法的可能性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2015-03-15 弘一法师书法印章文稿欣赏
- 2015-03-15 甘学军:收藏最重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
- 2015-03-15 于右任书法作品流传广 拍卖市场伪作多
- 2015-03-15 180米书法长卷600万起拍
- 2015-03-15 桂林举办2011年桂林•首尔中韩书法作品交流展
- 2015-03-15 “传承与拓展——陈钰铭、王晓辉、秦嗣德水墨人物精品展”
- 2015-03-15 “翰墨春秋美术书法展”在济南举行
- 2015-03-15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开幕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