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书法记忆的形成 说起记忆,我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起过去的事情的时候,每当我们从背影里就能认出她是谁的时候,每当我们想起了酸梅口水如泉涌的时候,......这些现象,就是人固有的生理条件反射而产生的记忆。假如我们从没有亲身感受过的事情,我们是否还能想起呢?假如我们从没有亲身相遇过的机会,我们是否还能认出来?假如我们从没有品尝过酸味的东西,我们是否还会流口水?回答是:不可能!由此可以看出,记忆是有条件的。这时,使我联想到记忆就如同一扇门,可以打开,也可以关住。这扇“门”打开了,外部的事情就可以进去,从而就产生了记忆;关住了,就进不去了,所以不会产生记忆。门的作用,就是一个活动的屏障、闸门、开关,其作用不是随便都可以进出的,所以进门是需要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有开门的钥匙,没有钥匙门就无法打开,打不开就没法进去,记忆也就没法产生。这个钥匙就是兴趣、爱好、刺激。另外,在记忆的过程中,一般的情况下,记忆也有生和熟之分,第一次接触生疏,产生的记忆慢,容易忘;第二次接触熟,产生记忆快,牢固;我们在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得以体现,重复能形成记忆。现代的科学证明,记忆的过程是在大脑的记忆细胞核中生成记忆蛋白质过程。在生成的过程中有快有慢,有长久的记忆,也有临时的记忆。实际记忆如同筛子,长久的记忆进入筛子底下,以备后用;临时的记忆被挡在筛子的上边,随时被清除,所以很容易记住,有的很难记住,还有的根本就记不住,如听不懂的天书等等。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才能够记住,而且很容易地记住,不轻易忘记。 研究发现,我们得出一个理论,不管什么事物的形成都是有条件的,书法当然也不例外了。为此,我们有必要去研究《如何培养书法的记忆》,目的是掌握打开书法记忆大门的钥匙,形成书法记忆。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书法记忆的形成;二、书法记忆的方法;三、书法记忆的意义。 一、 书法记忆的形成 用心理学的解释: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学的解释: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根据这些不同的理论,我们得出书法的记忆: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书法在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恢复的过程,这就是书法的记忆。形成这些记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需要与书法接触、产生兴趣,进行操作、产生兴奋,反复训练、产生刺激。这样才能形成书法的记忆。书法的记忆靠外因、内因以及外因和内因的有机结合。书法的记忆还要根据时间的长短等要素,决定记忆的效果。 书法记忆的外因,书法记忆的内因以及书法记忆的外因与内因的有机结合。 1、书法记忆的外因。外因是书法记忆的条件。书法的记忆首先要接触书法,然后进行操作、反复训练、产生刺激的过程。这就强调了首先要学习书法,不学习书法,就不会对书法有所认识。当你没有吃过的事物,就不知其中味,再想也不会想起来,原因很简单,大脑没有接受这样的信息,就不会储存这样的信息。这和电脑储存信息是一样的道理,不储存就不会显示,所以就看不到。只有储存,大脑才会记忆,像这样的记忆是属于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如果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逐步形成习惯,当再次进行接触,不用再去背口诀、记要领,自然就做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有目的无意识的记忆,使书法的记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在此得到升华。在这里强调一点就是要做,由生到熟的,不断地完善技术。灵活、熟练,准确、到位是书法的记忆外因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掌握住,这对书法的记忆起着关键的作用。 2、书法记忆的内因 。内因是书法记忆的根据。通过书法的刺激,大脑开始接受书法的信息,然后对信息再进行归纳、整理、储存,形成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对这外来的刺激,产生感受,做出反应,会表现出兴奋、抑郁;喜欢、苦恼等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对这些心理活动在大脑中进行调整,做出反应,指导书法下一步如何进行运作。此外,大脑还会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有序的、固定的、机械的、重复的识记,如字帖的名称、要领;重复的动作等等一些简单,而且非常重要的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深奥的、综合的识记。它可以把你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归纳、对比、组合,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意义识记往往和思维联系在一起,对进来的信息思考,做出判断。对那些无意义的材料、错误的材料,加以纠正,总以最新的材料存在,保证记忆的效果。如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书法不断地进步,意义识记起了很大的作用。 3、书法记忆的外因与内因的机结合,即书法的外因通过书法的内因而起作用。这是一个“表、里”的关系,二者相互配合,达到默契。但在这里也不是绝对的平衡发展,而是相互交替,有的时候书法的外因占主导地位,会出现“手高眼低”现象;有的时候书法的内因占主导地位,会出现“高手眼低”现象。就是在这一高一低的交替中保持平衡,向前不断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要均衡发展,不可偏离,不可一味地“手高眼低”;也不可一味地“高手眼低”,功夫和学问都要提高。 二、书法记忆的方法 (一)培养书法记忆 1、书法的形象记忆:书法是视觉艺术,我们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书法的美,并把这种美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所以我们经常要看书法展览、要读帖,来扩大知识面,寻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记忆,不断地发现新的美。书法的内容要经常更新,不断扩大书法的内涵,充填新的知识、新的内容和新的认识。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一直向前流动的源泉。我们要经常旅游,游览名山大川,首先是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这些美的形象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灵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时而起敬,时而震撼。从而证明了形象是艺术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书法的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浩瀚的碑帖,要选择自己认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学着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书法的形象记忆,越学越想学,形成良性循环。 2、书法的情绪记忆:书法的记忆靠情绪,简单地说,想写、想看就容易记忆,不想写不想看就不容易记忆。例如:当去看过书法展览、读过碑帖、与同道乱侃之后,心情比较激动之时,有一股力量,有不发不快之感,非常想写字,于是就提笔而书,把全身的情绪发泄在纸上,完成之后,赏之,真乃痛快,甚至为此彻夜难眠。在古人诗仙李白、草圣张旭酒后作诗、作书。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张旭书后狂奔,大吼,抒发之情绪,为后人而传唱。如果在困倦的时候,疲劳的时候,心烦意乱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不宜作书。原因很简单,这如同电脑上的跑道,当上网人少的情况下,畅通无阻,网速特别快;网人多的时候,大家都来挤这个跑道,网速就特别慢。所以我不赞成疲劳战,实际上疲劳战是对情绪记忆的伤害,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影响情绪记忆,不可提倡。在医学上叫提前支取说,会对以后的身体造成不适,严重者会造成伤害。 3、书法的运动记忆:是以实际行动、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在书法上多摹、多临是最好的书法运动记忆。我们知道运动产生刺激,刺激产生记忆;运动产生思维,思维产生记忆。书法是什么哪?书法也可以说是运动+思维的过程。运动是动作、技巧的表现,运动的好坏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质量,作品最终是靠书法的动作、技巧来完成的。注重练功,提高技巧,目的是为了完成书法的运动记忆。我可以这样说:书法在于运动。因为只有用运动才能完成书法作品,才能完成书法运动的记忆,所以苦练是书法的运动记忆的必须。 4、书法的逻辑记忆:书法如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怎么才能达到更好的记忆,完全靠记忆,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样,没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么构成的,是由一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还有盐类组成的。书法那么多,全部背下来,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规律,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找出不同的表现方法。如临王羲之的字,光靠临摹字的外型,是学不会的,必须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学会王羲之的思想。研究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就是一部哲学,书法的哲学。我们可以从王羲之的每一个字看,一点一画都符合哲学思想,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在古代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不能不为此而折服。从中看出王羲之的书法逻辑性很强,字的表面表现出中国传统的中庸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平和。而字的内部则充满了对抗、变化,处处表现出完美的哲学思想。王羲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是称与秤锤的关系,重与轻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如大于小、粗与细、宽与窄、轻与重、松与紧、斜与正、连与断的逻辑思维,从而产生了逻辑记忆。 (二)书法记忆的方法 1、脑的训练。书法水平的提高,与大脑的思维有很大的关系。脑是智慧的体现,脑是书法的灵魂,脑是书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挥下进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坏与大脑的指挥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大脑的训练对书法作品质量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从古到今有很多优秀的大书法家,都是绝顶的聪明。他们不但书法写的好,学问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书法写的好,与智慧有很大关系。这些智慧来源于“积累”,平时要多看书,要勤思考。书法的书要看,书法以外的书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扩大知识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把书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脑的训练方法很多,主要来源于眼力的训练、手的训练,通过这两项的刺激,传递给大脑,大脑接受这个信息进行分类、储存,最好的办法大脑在接受信息时,要处于高兴或者是兴奋的状态,使信息快速到达细胞内形成记忆。经常多听、多看、多说、多欣赏,建立个健康的感受系统,这一点很重要。 2、手的训练。书法还是技术,俗话说:“光说不练是空把式。”摹帖是书法训练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环节,从唐以来有很多顶级书家,都是从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冯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可达到乱真的程度,成为后人学习王羲之的墨迹的范本。元代的赵孟睿√Ψ蚋购笕私芯砸酝豸酥冢磺宕牡耸纾迥昀茨×500多本字帖,后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汉碑,最终都成为一名顶级大家,为中国的书法史又添上了光辉的一页。实际摹帖就是一桌现成的丰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炉灶,岂不可惜。你能说那是聪明的选择?我看并非,鲁迅先生还倡导“拿来主义”,可见这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主义就是好。 3、手和脑的训练。在书法的创作和临帖的过程中,最能训练手和脑的协调发展。同时手和脑的训练还能验证对书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学习书法的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是书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用手临写的时候“意在笔先”,想好了,再动笔;如果熟练了作品往往出现“意在笔后”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这样的境界更高些。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位大书法家的必经之路。 三、书法记忆的意义 (一)、提高效率。掌握了书法记忆,对书法学习起着事半功倍作用。其一,有助于自信心的提高;其二,能很快地实现目标。
(二)、锻炼大脑。记忆就是开发大脑,使大脑变的灵活、机敏,聪明,有助于大脑的健康发展。大脑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当你拨下种子,它就接出果实。 (三)、享受快乐。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可以陶冶心灵,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学习书法可以享受快乐。 综上所述,书法的记忆,是继承、创新书法艺术的核心;是积累文化知识、熟练掌握技术的宝库。学会如何书法记忆,可以说就学会了书法。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在记忆的前提下完成的,记忆的多少、记忆的优劣,决定着书法作品的质量。所以记忆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填充新的知识,记忆才能巩固、扩大,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储存能力。这如同水一样,当汇集成大海的时候,可以使任何轮船航行。
- 上一篇:书法究竟是什么
- 下一篇:关于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现状的思考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邱振中:探索书法的可能性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2015-03-15 弘一法师书法印章文稿欣赏
- 2015-03-15 藏家呼吁“红色记忆”亟待抢救性保护
- 2015-03-15 于右任书法作品流传广 拍卖市场伪作多
- 2015-03-15 180米书法长卷600万起拍
- 2015-03-15 桂林举办2011年桂林•首尔中韩书法作品交流展
- 2015-03-15 “翰墨春秋美术书法展”在济南举行
- 2015-03-15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开幕
- 2015-03-15 王卫军书法展在艺加美术馆开幕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