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沙孟海
潘天寿先生画名满天下,书名为画名所掩,时人论述不多。
潘先生平日常谈“书画同源”问题。书与画确实是同源的。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西部亚洲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实际上是简单的绘画。我国甘肃辛店出土的原始社会陶器上的绘画装饰,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刀刻符号,这些形象,或用线条,或用平涂,线条居多数,有些已含有文字的意味。现在我国考古学者正在从事探索早于殷商甲骨文的夏代文字,说它是文字也好,符号也好,一般都用线条来表现,也便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也有指事文字。唐兰先生则认为指事也是象形之一种)。后世书画分途,各自发展,但在技法上始终有共同之处,就是离不开线条。南齐谢赫所提倡学画六法,第一气韵生动,第二骨法用笔,第五经营位置,第六传移模写。六法之中,有四法是书画共同的。特别是对骨法用笔,潘先生很重视。他有一次自题所作松石:“偶然落笔,辄思古人屋漏痕、折钗股”。屋漏痕、折钗股是唐代书家比喻书法用笔的名言,潘先生就应用到画法上来,也便是对古法用笔下一注脚。古往今来,用书法作画,用画法作书,书画合一,成就卓越的大家,如徐文长,八大山人、吴昌硕,寥寥可数。世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徐、朱,吴各家,包括潘先生的作品,除上述两句外,还可加一句:“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以上说明书画两者不但同源,而且一向是姊妹兄弟,十分亲切,直到如今。
潘先生对书法 功夫很深,经常临读碑帖,兼长各体,包括文字组织结构不同的“字体”与后世艺术风格不同的某一家某一派的“书体”。甲骨文、石鼓文、秦篆、汉隶、章草、真书、行书,二三千年来各个不同的体制、流派,经过他的分析、赏会、提炼、吸收,应用到笔底来,无不沉雄飞动,自具风格。我最喜爱他的隶书、行书,境界很高。他自己平日题写,也用这两体居多。他的隶书,渊源于《秦诏版》、《莱子侯》、《褒斜道》、《大三公山》,《杨孟文》诸刻,融会变化。始则以奇取胜,终则以平取胜。也便是孙过庭“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说法。他论画每称引药地和尚“不以平废奇,不以奇废平”这句话。我们欣赏他的隶书,要从平中求奇,奇中求平,才能得其真际。他的行草,对唐晋法帖有相当厚的基础。中年以后特别心爱黄石斋,但也不以黄石斋的成法自囿。运笔方圆并用,变化多姿。同时应用绘画上经营位置的技法来经营字幅。大小、疏密、斜正,错落,一任自然。犹如画面布局,烟云舒卷,扫尽旧时代“寻行数墨”的陋习。清代包慎伯批评苏东坡书法,“有烂漫之弊”,说他“任意出之”,“菁华内竭”(答熙载九问),那是门外之谈。东坡书法最超越处就在于“烂漫”,就在于“任意”。传世苏字,如《黄州寒食帖》,烂漫之极,大家认为是苏书第一。陆放翁诗:“整整复斜斜,好如风际鸦”。放翁自己书法,已经有此意境。而潘先生从结体、行款的整幅布局,惨淡经营,成竹在胸,挥洒纵横,气势磅礴,富有节奏感,可说独步一时。潘先生写给二位学生论书法的信说: “孜孜于理法之所在,未必即书功之所在。”
又说:“谚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以此语推之,则尽信法则不如无法矣。”了解这个道理,才能赏会潘先生的书法。
潘先生在绘画方面留下理论著作较多,但对书法谈得较少。
上面所引几句话,可以窥见一斑。他毕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培养出绘画界人才之多,大家都知道。他在一九六三年曾担任中国书法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日本,同年他在他所负责的浙江美术学院中创造性地开设书法篆刻班,办过两期,因林彪、“四人帮”横行,没有办下去。去年学院招收研究生,内有书法篆刻五名,这在全国范围内还不曾有过。近年各省市先先后后成立书法组织相当多,听说全国文联现在正筹备全国性的书法组织。有关书法的活动,一天天多起来。可惜潘先生看不到了。书法是中国民族的精粹,数千年来在国内外,尤其对邻国日本影响极大。现在日本有千万人在研究中国书法,日本文科大学也有设置书法专业的。大家知道,日本书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现在彼国学者还有很多人向慕我国历代书法遗迹。当年潘先生在书法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是有预见性的,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鄙见,未 必 审 当,幸请海内外学者专家加以指教!
(原载《新美术》1981年第一期)
点击查看更多详细图文信息>>>>>>
- 上一篇:写字乎?书法乎?——谈谈我对书法与写字的理解与看法
- 下一篇:从“兰亭论辨”说开去
猜你喜欢
- 2015-03-18 专家认为张家口坝上西土城遗址是辽金时期北方草原丝绸之路重要城址
- 2015-03-15 “辛亥百年——复兴之路纪念章”全国发行
- 2015-03-13 最珍贵藏品:意大利小教堂藏耶稣裹尸布 图
- 2015-03-13 黄花梨所制家具珍贵 收藏价值大
- 2015-03-13 西安一市民交献428件珍贵文物
- 2015-03-13 天府永藏联合荣宝敲响南京秋拍第一槌
- 2015-03-12 最珍贵红宝书13万成交
- 2015-03-12 珍贵艺术品也能“打碎”投资
- 2015-03-12 香港苏富比秋拍于10月呈献3400件珍贵拍品
- 2015-03-12 香港苏富比2011年珍贵名表秋拍10月举行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