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略谈中国汉传佛教书法与佛教传播 来源: 菩萨在线 作者: 慧仁 中国书法是体现中国艺术特征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说:“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宗白华认为:“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生活中的一切体味,心灵深处的感受,都有可能通过敏感的书法艺术家,将其贯注于柔软的笔毫,流泻于洁白的绢纸,而这些精妙的心灵痕迹,又在后人“如见其人挥运之时”的想象中,获得新的生命。 中国素有重视书法的优良传统。被誉为“万代先师”的大教育家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大书法家,他的重要教学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就有书法这一项。孔子导先路于前,历代士人,重视书法,蔚然成风。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以后,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书法艺术对佛教的传播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佛门对书法是重视的,如《瑜伽师地论》将书法与音乐并列在“十二工业明处”之中;《杂阿含经》把书法、美术和绘画并列在“工巧业处”之内;《尸迦罗越经》中,佛陀教导做父母的,教育子女应该“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著名律宗大德弘一法师云:“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也。”等等。 许多佛教典籍中都明示书写佛经、受持读诵、广为传播,有极大的功德。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云:“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等等,因此,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很多出家僧人及在家居士都乐意于用佛教书法弘扬传播佛教。 佛教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依靠佛教经典,因此弘扬佛法,离不开写经和抄经,在印刷术不是十分发达的古代,写经和抄经对传播佛教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抄写佛经的人,大多数都是虔诚信仰佛教的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有帝王、官吏、宫人、士大夫、平民等等。有的为弘扬传播佛法写经;有的为赐赠,为皇家御府收藏,或为奉诏写经;有的为祈福、报恩、布施、或为超荐亡人写经;有的写经置佛塔中保存;有的或为寺庙或专门写经等等。出于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佛经的崇敬,所抄写的佛经书体呈现出熟练、持重、严谨、自然的风格面貌。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佛经圆融精妙的思想、精美优雅的语言文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等抄写流传佛典。从六朝、隋唐到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现代中均有不少写经和抄经的书法名作。如王羲之书《佛遗教经》;唐邕书《维摩诘所说经》;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心经》等;智永禅师书《千字文》;南唐后主李煜书《心经》;苏轼书《心经》、《金刚经》、《华严经》、《楞伽经》、《圆觉经》;黄庭坚书《文益禅师语录》;柳闳书《楞严经》;苏过书《金光明经》;宋高宗书《金刚经》、《心经》;赵孟頫书《金刚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妙法莲华经》;林则徐书《阿弥陀经》、《金刚经》、《心经》、《大悲咒》、《往生咒》等;欧阳渐书《心经》;溥心畲书《金刚经》及其他血书经典;弘一大师书《华严经》、《心经》等等。 由于抄写佛经在传播和弘扬佛法方面有着不受场地、财物等限制的优势,同时抄写经典的人也积累很大的功德福报,实为自利利人的善举,因此,历史上不少很有名望的高僧大德都很提倡抄写佛教经典,一些书法上造诣很深的大德还尽心尽力地向信众们进行书法艺术上的教育,提高抄经者的书写水平。如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梁陈隋间著名高僧释智永禅师,书法造诣极深。如苏东坡把智永书法比于陶渊明诗,云:“永禅师,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渊明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清梁山献《评书贴》云:“晋人后,智永圆劲秀拔,蕴藉浑穆,其去右军,如颜之于孔。” 智永禅师以惊人的毅力,运用王家古法,闭关多年,书写“千字文”八百余本,成为广大寺僧信众们习字抄经的范本,使抄经更具有书法艺术作品的风格,并使抄经活动更广泛地进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更为世人推崇和欣赏。唐、宋、元、明、清直至今日各代书法家莫不习临永禅师帖,无不认为永禅师的《千字文》是古今学书者的最佳范本。而其所发“永字八法”之旨趣,为隋唐学者宗匠,后人对书道笔法的完备,是在“八法”基础上完成的。抄写佛教经典的活动,不仅为传播佛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书法教育事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 上一篇:中国书法简史讲座(十一)明代书法艺术
- 下一篇:察之者尚精 拟之者贵似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邱振中:探索书法的可能性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民间收藏者现日本旧地图 证明钓鱼岛非日属
- 2015-03-17 盘点世界收藏界的中国风(图)
- 2015-03-17 行家称红木家具收藏未来热点是酸枝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