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江西临川温圳人。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诗人、文物鉴赏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书法家胡小石、李仲乾、画家吕凤子皆出自其门下。其书法在民国时被称为“北李南曾”。
李瑞清生于战乱频仍的清末,那是中华民族的最低点,帝国的铁骑、屈辱的条约、苦难的民生、失败的变革、清朝的覆灭,是他生命里最沉痛的内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掘人才,与李瑞清同榜进士康有为发出了“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的呼喊。李瑞清则致力于教育,建立了三江优级师范学堂(后易名两江师范学堂,为今天南京大学前身)。在这座江南第一学府,他自勉“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声誉卓著,学生成绩为江南各高校之冠。但这些努力并没有阻挡大厦将倾的颓势。“抚剑独慷慨,百忧摧心肝”(李瑞清诗)。在清朝灭亡后,他仍然着清服,留长辫,号“清道人”,以示对故国的坚守。
在家庭上,他的生活也不如意,由于他的清刚,家庭并不宽余,“鸡虫得失自纵横”,他无所谓。在清庭灭亡而离校,前途没有任何依靠时,他甚至卖去自己的车马,将钱散发给贫穷的学生。最令他伤感的是,他的三任妻子连续早亡,当他最钟爱的妻子梅仙逝去后,他有了一个自号——“梅痴”,来寄托他无尽的怀念之情。
家国之变,是他内心深处的烙印。艺术即人,李瑞清的艺术,就是他孤独、倔强心灵的产物。
他的艺术,无论是诗歌、书法还是绘画,都追求“古意”。书法源自北朝牌版,沉浸于三代两汉六朝金石文字,无论是篆隶、魏楷,笔画均涩笔顿挫,浑朴雄奇,如斧凿刀削,沉雄豪迈。在作品用笔上,他的颤笔来源于黄庭坚、何绍基,但却有着相当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做作过甚,是晚年为了卖字所需。也有人认为古意盎然。仔细分析,他的颤笔(称为涩笔顿挫更合理一些)与普通人的笔误不同,强劲而坚韧,和他的人生一样,有着万岁枯藤般的顽强和倔强。无论如何,他的颤笔成为了他的标志性符号,成为后来者争议不休的话题。在行书上,他的结体布局深得黄庭坚书法的神趣。他有一幅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以山谷老人笔意为之,长枪大戟,充满了郁勃奋发之气,为一时名作。
他虽以书法著名,其画作水平亦高。加上画作不多,流传量少,更为人所珍视。他的画,取法八大山人和石涛。八大、石涛这两位艺坛巨子,和李瑞清一样,都经历了亡国之痛、黍离之悲,作品都有着高古、沉痛之情。李瑞清取法于此,亦有深意耶。他在一幅松树图上写道:“哀哉孤臣心,脉脉向谁语。写此老松枝,思之泪如雨”(自题画松)。
这里刊登的两张画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一如他的书法,表现了不凡的气格和古拗的风姿。他曾自论其画“以钟鼎笔法写之”。确实,他的画回避了那些花样翻新的技巧,笔画如虫蚀木,如刀刻石,具备了沉着凝炼的品质。造型上以正示人,不炫技,不哗众,堂堂正正,平和而深刻,具有雄浑伟岸的硕学大儒风范。当我们面对这样的画作时,就会想到作者的为人、想到其生活经历,从而产生深深的敬意。
1920年,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李瑞清在南京病逝,他那凡人的身体承受不下那么多的孤傲苦痛,五十四岁的他离去了。南京大学为表彰其功绩,特建亭于校园,曰“梅庵”。后来,家乡人民为纪念这位书画家、教育家,将其生前住过的“府前街”改名“梅庵路”( 今抚州羊城路)。
李瑞清的艺术观念不仅影响了张大千等一大批弟子,绘画大师潘天寿也曾在画上借鉴过他的作品。张大千说到恩师时,每每称“先师李文洁公”。张大千旅居海外的数十年中,画室中始终挂着老师的墨迹,敬重之情可见一斑。
李瑞清的艺术,就象他的人一样,那孤独的身影,清高而执拗地站在历史的长河里。
文:李良东
- 上一篇:书法艺术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下一篇: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