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普陀宗乘之庙:唐卡艺术赏析

兰亭书童 2015-02-03 软笔书论 评论

  唐卡,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它是藏传佛教寺庙殿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的手段渲染佛教教理、图解佛经故事,这种类似连环画的绘画形式,实际是佛教教义形象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图解的叙事,使佛教内容更加通俗化,直观性较强。从寺庙的宗教环境来看,唐卡的陈设烘托了寺庙殿堂的宗教气氛,作为平面艺术,它与佛殿内的佛像、供桌、供器以及其他陈设品形成相互衬托,丰富了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佛教绘画领域中,留下了众多的不朽之作,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一大分支,也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朵奇葩。

  普陀宗乘之庙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三月至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八月,建筑形式是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而建。普院宗乘之庙规模宏大,庙内供奉佛画高达三百二十七轴(统计乾隆五十四年《普陀宗乘之庙佛像、供器等项陈设清档》),清档上记载的这些佛画基本上都是唐卡。

唐卡《威罗瓦》 张晏华 绘制

  唐卡,又称唐喀、唐嘎,为藏语的音译,即藏传佛教的卷轴画,起源于印度说书人讲故事时悬挂的挂画。在中国藏族地区是一种画(或刺绣、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在布上、绢上或是纸上的佛画。根据制作唐卡所用的材料又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这些形式的卷轴画都统称为唐卡。唐卡的题材丰富,内容包括藏族宗教、历史、文化、政治、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成为藏族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

金丝刺绣唐卡《无量寿尊佛》图

  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唐卡作品,主要以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大殿万法归一内悬挂的金丝刺绣艺术珍品《无量寿尊佛》图唐卡的内容为主,从唐卡的内容、构图、色彩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欣赏,同时介绍一下唐卡所画的人物故事内容。《无量寿尊佛》图,是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大寿及母后钮钴禄氏八十大寿而精工刺绣的,悬挂于大殿正中的屏风上面。此图为长卷式,绢地,纵长十米,横宽七米。

  《无量寿尊佛》图,是以中央重点为左右对称式构图,两侧的云朵、人物及建筑都相互对称。佛画中心人物是安置在正中央须弥座上的三尊佛。图中描绘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画面,又称西方净土。正中间的无量寿佛(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净土宗主要信仰的对象。此幅唐卡属于经变画,所谓经变是指佛经,变相,或称变现,即形象化的意思。所以经变实际上就是佛经的图像化。像这种描绘西方净土变的图像,一般都是依据《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而画的。这种绘画在西藏寺庙内颇多,在唐代的敦煌壁画中,描绘西方净土的题材最为突出,场面宏大,欢歌燕舞,都是描绘和宣扬佛、菩萨等生活的极乐世界。据佛经讲,这个世界庄严皎洁,没有污浊和烦恼,故名净土。佛教徒专心念佛修行,就是祈求来生进入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因此在万法归一殿这幅西方净土的佛画中,出现了皇帝本人及其母后的人物形象,就是将他们寄托于西方净土之中。

  在许多西方净土佛画中,除了中央描绘庄严肃穆的佛在说法的情景和围绕着佛的众多菩萨、弟子等形象外,画面上还表现了极其华丽的楼台亭榭和优美的飞天散花等情节。像这种的构图以唐代敦煌壁画为多。而此《无量寿尊佛》图中的飞天形象却也潇洒动人,在这幅图的最上方是带翅膀的飞天,她们既有同于欧州宗教画中的天使,而又有别于天使,欧州的天使形象一般为裸体带翅膀,她们的飞动全凭翅膀;而中国的飞天却是身着华丽的衣服和彩带,她们的飞浮却是靠飞舞的彩带,而羽毛的翅膀纯属于装饰。飞天是佛教八部众天神之一,据佛经上说,她们居住在风光明媚的宝山之中,不食酒肉,专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每当乐鼓齐鸣,佛说法的庄严时刻,她们就会出现在天空,说明她们是西方极乐世界中最美好的神灵之一,飞天的另一种名称叫香音神,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飞天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出现在战国古代佛教绘画中,则应当说是一种杰出的创造,飞天的形象活跃了画面中庄严的宗教气氛,尤其在这幅《无量寿尊佛》图中,给中规中矩的对称式构图平添了几分灵动,达到了天衣飞扬、满画风动的意境。此幅刺绣的唐卡色彩运用极其丰富,以暖色调为主,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在藏传佛教题材的绘画中,色彩的使用是极其夸张的,施色大胆,色相鲜明,对比强烈,以便区分与众的不同。此幅唐卡,从做工上相当精细,色彩的衔接十分微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刺绣这一手工业的发达程度。人物造型生动活泼,线条舒展,结构比例准确,纵观普陀宗乘之庙的唐卡艺术,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典型的民族特征,是我国绘画艺术领域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画面色彩缤纷,唯美细腻,美轮美奂。

  张晏华

  来源:扬子晚报

 

Tags:普陀   赏析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