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 正文
袁克文(1890~1931年),字豹岑,一字抱存,号寒云,系袁世凯次子,河南项城人。自幼聪慧异常,六岁学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习文章,十五岁便能诗赋。十八岁以荫生授法部员外郎,这是他一生中惟一任过的官职。他很早的时候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在1906~1908年随父居津沽时,便从老一辈罗瘿公、吴彦复、方地山等名士交游,自此以后就与古器物、书画词翰结下不了缘。及至宣统即帝位,世凯被罢官回到河南乡居,寒云随之弃官回洹上。其后,寒云弃绝仕途,以贵公子蹉跎放荡著称,以诗文酒会终其后半生。其实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固有消极的一面,客观地说他还是一个勤于著述的人,留下大量著作,内中不乏文情并茂的佳品,尤以对古物著录及其研究文章,具有参考价值。
寒云身后留下来的除了文章外,要算他的书法作品和画迹为识者称重。他曾经在天津和上海报刊上揭示笔单,公开卖字卖画,不过留存下来的字幅较多,画作外间很少能见到。
寒云初习颜平原书法,继则博览唐宋名迹,而得益于金石碑版为多。其在学书上,是广益多师,学而善变,篆隶真草诸体,无不精通。人们常见到的皆是正书、行书作品,篆书绝少,隶书亦不多见,听说陈巨来曾藏有寒云篆书长联和隶书横幅各一件。不过真正算得上是长篇巨制的珍品,则要推寒云手写本《寒云日记》,惜原本久已不知流落何所,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刘少岩在1936年按原大影印两册本《寒云日记》。这一朱墨套印本,天地头阔大,纸印精美,如今已成为罕见珍本了。
袁寒云对于政治没有兴趣,日子过得很清闲,没事的时候就卧在床上,终日手不释卷,懒于起身。到晚上,许多好友及弟子们纷纷到他寓所,围坐床头,群贤毕至,说古论今。他有一特殊本领,就是写字不用桌子,如果别人求书对联,把纸悬空,由侍者拉着,他挥毫淋漓,笔笔到位,而纸毫无坏损,这是一般书家所难做到的。写小字更为奇妙,写时即仰睡在榻上,一手持纸,一手执笔,凭空书之。书成,字迹娟秀,没有任何欹斜疏懈之病,观者无不惊叹,据说他的日记多半是如此写成。关于他的书法,郑逸梅先生说得比较多,尤其是对他所写日记的字体,更是赞不绝口,只是不多见。寒云的夫人刘梅真精小楷,尤长于吟咏,著有“倦绣词”,常与寒云唱和,江南苹曾经为他们夫妇刻过一方“俪云阁”的印章。
对袁寒云为人、为学影响最大的,首先要数袁世凯为他请的老师方地山了。方地山才华横溢,素有江都才子之称,诗词书画和鉴古收藏无所不通,尤其以善作对联名重一时,有联圣之称。寒云博闻强记,直承师学,亦精于此道,有联贤之称,后来和方地山还结成了儿女亲家。他写过很多的佳联,比如他赠吴昌硕的联:“趣诣八家,于三绝而外,更能金石;喜逾百岁,乐一堂之下,几代儿孙。”寒云善作嵌字联,如题浙江嘉兴鸳鸯湖烟雨楼联:“十顷湖天,鸳鸯何处?一楼烟雨,杨柳当年”。赠名伶雪芳联:“流水高山,阳春白雪;瑶林琼树,兰秀菊芳。”类似的联语还有很多。在他出仕之前,便以文采风流、擅长声律见称。1914年,由易实甫选定其少作,刊为《寒云诗集》三卷行世。寒云作诗很多但自己不爱惜,有些随作边随手扔掉了,直至殁后多年,才由张伯驹等人辑为《洹上词》印出。寒云又雅嗜京剧、昆曲,为京津名票。不但精通戏剧理论,写过评戏文章,又能粉墨登场。曾与欧阳予倩、梅兰芳、马连良、俞振飞等人同台演出,论者评为字正腔圆,不让名伶。
袁寒云做梦恐怕也想不到自己写的一首《感遇》会名传天下,诗是这样的:“乍着微棉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黯九城,驹隙留身争一瞬,蛮声吹梦欲三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无意间做的一首诗,成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尤其是最后两句,人们多引用此诗来证明他反对帝制,他也为此成了大名。其实这事帮他忙的是他大哥袁克定,克定一心要当皇太子,对兄弟极尽攻击之能事,曾就寒云此诗向袁世凯揭发寒云有反对帝制之心,其实寒云自己写时也未必当真,而且他写诗又是随写随扔的习惯,据说后来有人问他,他连诗的内容也记不全,不知是否属实,也许他故意敷衍,不过他的这两句诗给他赢得了大名确也是事实。
袁寒云另一大学问便是收藏,他拜师于近世藏书大家、版本目录学家李盛铎门,李是梁启超的岳父,翰林学士,学识渊博。在李盛铎亲授之下,这位袁公子“半载后,学大进,试举一书,皆能渊源道其始末”。那时袁世凯还在位,袁寒云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所以他致力于珍本名稀图书收藏,特别求购宋元佳本尤多。据张涵锐《北京玻璃厂私乘》记载,由于袁寒云这个神秘买家的参与,当时“宋版书籍,价值奇昂,而嗜此者乃风靡一时”,很短的时间,他便萃集宋元版名著百数,特筑藏书楼曰“百宋书藏”,当宋版书增至两百部时,又改楼名为“皕宋书藏”。宋版书到明代时已按页论价,两百种宋本,其价值显然是不言而喻。袁寒云收书时间并不长,然其聚书之速,藏书之精,令一般藏书家望尘莫及,直到他后来因经济原因,出售善本收藏时,人们才得以窥得他的藏书风貌。由于他知书识源,所以他的藏品已经升值很多了,只可怜不少书上还钤印着“与身俱存亡”的藏书朱迹。
寒云对收藏情有独钟,除善本书籍外,举凡铜、瓷、玉、石、书画、古钱、邮票、香水瓶、光怪陆离的稀世珍品,他也有所旁及,他曾自题收藏室“一鉴楼”联:“屈子骚,龙门史,孟德歌,子建赋,杜陵诗,稼轩词,耐庵传,实父曲,千古精灵,都供心赏;敬行镜,攻胥锁,东宫车,永始斝,梁王玺,宛仁钱,秦嘉印,晋卿匣,一囊珍秘,且与身俱。”足见他当时收藏之盛况。
寒云本为贵公子有千金散尽的习气,加上嗜大烟,日常所耗不菲。袁世凯死后的前几年,积蓄花尽,变卖古董又维持了几年,终落得鬻文卖字为生,他后来在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有时也和人打笔仗,为稿酬和报纸打笔墨官司。他在海上卖字也不是很如意,曾登广告云:“羁迟海上,一楼寂处。囊橐萧然,已笑典裘,更愁易米。拙书可鬻,阿堵傥来,用自遣怀。聊将苟活,嗜痂逐臭。或有其人,廿日为期,过兹行矣。彼来求者,立待可焉。”有时卖不动,就登报减价,有一次,大减价后,一日书联四十副,一夕间尽售去。他卖字也有随俗就市的时候,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五四”运动后,纪念国耻,他也做诗云,“炎炎江海间,骄阳良可畏。安得鲁阳戈,挥日日教坠。五月九日感当年,曜灵下逼山为碎。泪化为血中心摧,哀黎啼断吁天时。天胡梦梦不相语,中宵拔剑为起舞,誓捣黄龙一醉呼。会有谈笑吞骄奴,壮士奋起兮毋踌躇。”他把诗写一百幅扇面,一部分送人,一部分出卖,其中的“中宵拔剑为起舞,誓捣黄龙一醉呼”一语,还真是颇有些英雄气概。
1931年的正月,袁寒云染上了猩红热病,与他半师半友的方地山来他天津寓所探望,在寒冷的冬天里,袁寒云拖着病弱的身体,面对每况愈下的生活,两位联坛的大家苦笑着以各自名字写了个对联:“大方大,大莫能容,但一味模糊不怕再来天大事;寒云寒,寒真彻骨,要百般忍耐才知自有岁寒心。”方后来加注:“辛未正月自与寒云枯坐,戏为此联,渠欲买佳纸书之,乃弗果,可为流涕。”几天后,在猩红热没彻底痊愈的情况下,寒云又到青楼去吃花酒,旧病复发,于1931年正月辞世。据唐鲁孙记载,当时“灵堂里挽联挽诗,层层叠叠,多到无法悬挂”,里面的佳联很多,比如同在民国四公子之列,他的表弟张伯驹所书挽联为:
天涯落拓,故国荒凉,有酒且高歌,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
芳草凄迷,斜阳暗淡,逢春复伤逝,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这些挽联也是对这位乱世贵公子的最好祭奠了。
- 上一篇: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力无限前景广阔(图)
- 下一篇:艺术的叛逆者 —— 刘海粟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09游良耀:政界大儒游嘉瑞
- 10-09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宋峻书法作品选登
- 04-26青年书法家王永正
- 09-30访谈:聂成华谈艺术创作
- 11-14儒雅正大 妙造自然——谈张保庆先生的书法艺术
- 06-17郑世证——从闽山深处走来的书法家
- 03-11话说三老——柯文辉先生访谈录
- 01-06左学荣书法作品
- 12-03肝肠自许洁如冰
- 12-03“三生”有幸 满门墨香
- 27786℃华国锋书法欣赏(组图)
- 11792℃碑学大家郭沫若
- 9095℃白石老人的文采
- 8318℃青年书法家王永正
- 8086℃林散之
- 8014℃沈鹏
- 7755℃海阔天高 才情任挥洒——访张海先生
- 6939℃儒雅正大 妙造自然——谈张保庆先生的书法艺术
- 6866℃“三生”有幸 满门墨香
- 6579℃刘炳森先生二三事
- 09-28雅调高文陆秉仁
- 09-17近代书法家 张伯英
- 09-11赵长青就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系列活动答记者问
- 09-06军旅书法竞风流——访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
- 09-06静寂里也有人生——穆棣访谈
- 09-06诗人书家旭宇
- 09-06翁同龢碑帖兼融的书法艺术
- 06-04启功先生在当代的意义——兼论启功先生的字外功
- 06-04诗人林岫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