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林健篆刻作品精选
林健,字力帆,1942年出生于福州乌石山北麓。林健幼承庭训,喜好书法,十岁即拜书法家沈觐寿门下,后承沈觐寿先生引荐,得以从游金石书画家陈子奋。在陈子奋指导下,攻读《说文解字》,并临写三代、两汉篆刻文字,从中领悟篆书盈缩增损变易之法。 1976年,林健的篆刻作品《风雷劲》、《旌旗动》入选现代中国书道展,于日本展出,使他声名崛起。 1980年,他用自己篆刻作品《百家争鸣》制成的封泥拓本在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上博得共鸣。 1981年、1985年他两次公派赴日本国长崎交流书法篆刻艺术。 1987年又赴日本国佐贺、福山、九州等地交流书法篆刻艺术。同年,他的书法作品《临汉祀三公山碑》入选现代国际临书大展,篆刻作品《百花齐放》等入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篆刻卷》。此后又公派赴马来西亚、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书法篆刻艺术。 1989年篆刻作品《民必胜之》等入选首届全国篆刻展。 1990年代以后,林健的书法篆刻作品陆续出现在海内外重要的艺术媒体上。篆刻作品《山海光明》等编入《中国当代篆刻家作品集》,篆刻作品《虚心实力》及其封泥拓本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篆刻卷》。 近年,篆刻作品《寿如金石嘉且好兮》等参加了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艺术邀请展,篆刻作品《天风海涛》等编入《中国篆刻全集·卷五》,并应邀赴南京摄制《汉祀三公山碑临摹示范VCD光盘》。 出版有《力帆林健印存》、《篆刻字汇》、《补砚斋书法篆刻》等。 翰墨千秋
厚德载物
极精微致广大
林健及其艺术(节选) 桐轩 方晓东 林健治印,初学吴昌硕、齐白石,雄奇恣肆,得其神髓。1980年代后期,弃近代诸家而上溯秦汉。林健谓:“余五十学印,喜吴昌硕、齐白石诸家。长者胡孟玺告之应取法秦汉,并承黄曾樾先生为借《十钟山房印举》,当时年幼不能会心。三十以后稍稍有悟,乃知秦玺汉印,切玉镂金穷工极变,方寸之间,形象百端,各自成佛作祖。其文字或跌宕多姿,随意而成,于变化中求统一.或绸缪正整,屈曲缜密,于统一中求变化。以至今日谈印亦谓不学秦汉者则不登大雅之堂。信乎长者之言不诬也。” 1990年代至今,他为学日新,手写的《补砚斋集临篆刻文字类编》一书,正是他文字学功力的综合体现。 林健篆刻艺术风格的形成,归功于他书法与篆刻的高度统一。他的印字与篆书浑然融为一体,使人见其印如观其书,赏其书亦知其印。林健常说:“篆从印入,印从篆出,说明篆与印二者相辅相成之关系。学篆与学印,犹如划船必须左右双桨齐力,此为印学不二法门。篆书之进步有利于刻印演变,篆刻之成绩亦有益于篆书创新,篆书形成风格用之刻印则有水到渠成之功。” 林健篆刻作品臻于成熟完美的另一个标志,是朱、白文面目的高度统一。要达到朱、白文面目统一,首先要有自成体系的篆文,并使之在朱、白文中作各自适应的表现。其次,还必须在朱、白文的刀法上求得表现力一致的技能。林健的印章正是在这一点上承袭了传统的衣钵。 林健的书法篆刻作品,风格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练统一。他的独创性是那样强大,每根线条,每个字的造型,都有其特殊的魅力,以致于他的作品在古今诸多名家作品中总是能轻易地被辨认出来。 林健的艺术创作没有真正的先例可循,他的风格是个人、古典和浪漫主义的。他的许多作品看似随意,每每给人即兴创作的视觉效果。事实上,却是经过十分严谨、著意构思的。 林健在艺术上的成功,也与他善于从多种文艺门类中吸取养份分不开。他酷爱古今书画,认真鉴赏,触类旁通,丰富了他的艺术构思和审美能力。他鲜明地提出:“书画篆刻作品之格调,反映作者思想感情和文学艺术修养。故求其精者,于技法之外,必本于读书,读其所必读之书,得哲理逻辑之通达,人品道德之端方。然后才大胆大,识宏量宏,而入精善美境界。”认真审视林健的书法篆刻艺术和他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及生活状态,我们不难发现林健对传统艺术的真诚与执著追求。正如林健的好友赵之云所说:“他天真、爽朗、淳朴、豪放、直率、自信。在广袤无垠的书法篆刻领域里,林健能摒弃一切矫揉造作的小蹊而不顾,专一在雄浑博大、坦荡奇逸的大道上迈步追求,表现具有时代气息的自我面目。这难能可贵之处,虽然来自长年累月的刻苦进修,或许也出自性之所近。” 愿林健艺术之树常青! 嘉保太平
林健
- 上一篇:秦代篆刻艺术发展简史
- 下一篇:魏晋南北朝篆刻艺术发展史
猜你喜欢
- 2015-03-15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开幕
- 2015-03-13 金陵篆刻王刻章上万枚 50斤石头刻“印王”
- 2015-02-10 81枚大佛印石背后:80后篆刻家的执着与责任
- 2015-02-02 谢纪元书法篆刻展在西安开展
- 2015-01-27 长三角三省一市十印社篆刻精品联展(合肥巡展)
- 2015-01-19 上海书法篆刻作品安徽展亮相合肥
- 2015-01-09 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入展名单
- 2015-01-04 枣庄篆刻家向万印楼捐赠作品
- 2015-01-04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 2014-12-31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正式启动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