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浙北安吉县鄣吴村位于浙皖两省交界处,依山傍水,村后有一座高耸的金华山拔地而起,村前有一湾清洌的金鸡溪缓缓流过。溪南的玉华山与村后的金华山遥向对峙。清代安吉乡土诗人王显承有《竹枝词》:“行到吴村香雨亭,柳丝斜拂酒旗青。玉华金华双峰峙,流水落花出晚汀。”村头溪边,古树遮云弊日,鸥鹭盘旋其上,蝉鹂鸣噪其间,俗称“柳树窠”。因金、玉两峰如两扇屏风围在村落两边,使该地日照时间明显缩短,鄣吴村在古时有“半日村”之别称。而吴昌硕这位自称“一耕夫来自田间”的艺术大师,就生长于此。
吴昌硕故居是一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组成,总占地约2500平方米,1844年8月1日吴昌硕先生就诞生于这幢老屋,并在此度过了22个春秋。清咸丰末年,因天平天国的浩劫,大部分建筑毁于一旦,仅留存下了东侧厅,占地约230平方米。当年全家九口人仅吴昌硕和其父亲二人外出避难才躲过一劫。1987年政府拨款维修此屋并对外开放;1997年由政府拨款挖掘和恢复了状元桥、半月池及门楼。吴昌硕故居(东侧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进三间二层楼屋。门楣上“吴昌硕故居”五个金字闪闪发光,系书画家王个簃所书。前进平屋为吴氏史迹展厅,陈列有《吴氏世系图》、“文革”时期出土的明嘉靖朝“吴氏父子四进士”的墓碑等,反映了吴氏家族自南宋迁浙后的发展脉络。跨过小天井便是主楼。左边是吴昌硕父母的卧室。一个半世纪前,一位艺术巨人在此呱呱落地,吴昌硕的父亲吴辛甲,善诗,尤善书法篆刻。
吴氏家庭对吴昌硕青少年时代有极重要的影响。吴昌硕自幼酷爱诗词篆刻,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读中度过,后来他以如椽之笔纵横驰骋,在艺术的星空里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中间的堂屋是典型的中国式客厅,堂上高挂着《紫藤》图,为吴昌硕嫡孙、上海书画家吴长邺所作;两边为民国时期大书法家于有任所撰,吴昌硕嫡重孙吴民先所书的对联: “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 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登上二楼,东头便是吴昌硕的书斋,窄小的窗户、古朴的书桌和自制的刻刀和笔架等陈设说明了这是这位艺术巨人艺海泛舟的起锚地!二楼西头的“图片室”,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吴氏家族的繁荣和吴昌硕一生的生活轨迹。
参观完吴昌硕先生故居出来,真想把这颗如朝圣般的仰慕之心留在这里。
猜你喜欢
- 2015-03-13 吴昌硕作品《日有喜》真伪考
- 2015-03-12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名家作品亮相春拍
- 2015-02-02 《吴昌硕遗墨》出版
- 2015-02-02 《吴昌硕遗墨》出版
- 2014-11-25 名家书华喦诗出版 新罗故里十二友书画展开幕
- 2014-11-20 百年吴昌硕:横涂竖抹 鬼神亦莫之测 天下真当叹服矣
- 2014-08-18 百年吴昌硕:横涂竖抹 鬼神亦莫之测 天下真当叹服矣
- 2014-08-01 谁帮晚年吴昌硕代刀?
- 2014-07-10 大师吴昌硕的未竞之作
- 2014-06-22 “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