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穗举办学术研讨会 花鸟画作应传承经典推陈出新

兰亭书童 2006-01-24 中华绘画 评论
       为期7天的《经典·创新———广州花鸟画学术展》于1月16日上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当代具有全国代表性的10位花鸟画家创作的20件作品与市民见面,高剑父的《秋鹰图》、居廉的《花卉草虫图》等名作成为本次展览的“亮点”。同时展出的还有广州花鸟画家的117件作品和艺博院馆藏历代广东花鸟画精品文物80件。展览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一次研讨会,就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切磋,提出了许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意见。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广州从明清就出现了很多画家,到了近代,有林良、居巢、居廉、高剑父、高奇峰,他们共同创造了广州花鸟画的繁荣,到了今天又出现了诸位大家。有什么因素使得广州花市这样繁荣?花鸟画这样繁荣?我想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讲到花鸟画的气质,如何避俗,是当前花鸟画家必须想到的问题。花鸟画家造境的思维和技巧,决定意境的深浅、境界的高低,决定艺术的时代精神。花鸟画家的审美及主客观意识,不仅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关系,这都是花鸟画艺术的特殊性。


  陈履生(中国美术馆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花鸟画不同于西方绘画,有其独特性。经过多年的演变以后,中国花鸟画还能否保持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性,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如今由于人文精神等的影响,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偏差,画家应该更多地在独特性而不是在多元性和多样化方面下工夫,保护花鸟画的独特性比发展花鸟画的多样性和多样化更重要。


  王璜生(广东美术馆馆长):对于中国花鸟画,我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探讨:美学方面、社会学方面、人文与自然方面,还要放大到国际化上去考究。在美学方面我们更多地谈传统笔墨、色彩、个人创作的自身指向。而从花鸟画的社会学系统上,我们可以看到花鸟画每发展到一个阶段,都与当时的社会人文精神密切相关,体现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包括内容和题材的体现。此外,应把花鸟画放到当代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国际化的大环境去考究,怎样反映当下社会的发展,也是花鸟画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姜宝林(杭州画院院长):现在中国画整个都是处于转轨的时期,人物画要转轨,山水画要转轨,花鸟画同样也要转轨。花鸟画怎样转轨?我想就是要求我们创作一种具有现代意境的花鸟画。时代变、意境变、思维变、形式变,定位也要变,花鸟画就要适应时代的脉搏和时代的要求,体现当代中国画的变化,体现社会的趋向。花鸟画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题材的扩展、画面的构造、语言的变化上,主要还是要表现在观念上、思维理念上,跟上时代的变化。


  何水法(浙江画院):我们现在正处在创新的时代,花鸟画同样有创新。我们学习传统,然后推陈出新。画家只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用以现代人的思维、现代人的思想去观察、研究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来。


  我认为,笔墨、技巧、思想,对中国画的理解,是花鸟画家必需的特质。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水是中国画的灵魂,写生是画家与生活的“对话”。中国画如果离开笔墨那就无法谈起,笔墨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到的,它要在正确的方法下千锤百炼才能练就。用好笔墨关键是用水,水是中国画的灵魂。枯笔取气,湿笔取韵,用不好水,画作就没有生命。花鸟画的境界、意境是从大自然中来的,只有深入生活,与大自然对话,从生活中去吸取,才能表现出画的主要意境。


  江文湛(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美协副主席):花鸟画是人类精神的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堂,绘画的本身是寂寞之道,有点一意孤行的意味,表现的是画家人格、精神内涵的外化。绘画的表达是朦胧的,绘画给人的审美感受只在一种意味中让观赏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实现,从而使观赏者由视觉触动深层的审美冲动,这种审美冲动,有时同画家的绘画冲动相吻合。


  我不觉得绘画一定要将雅和俗掺和到一块,雅和俗是两种品位截然不同的东西,雅、俗各归其位,雅的东西必定由高人雅人去做,去玩味。


  高卉民(哈尔滨师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创作花鸟画,打好基础是很基本的。我们在教学的时候,经常提醒学生多留意那些熟视无睹的,或自然当中植物、小花小草的生命感受。再有就是要注意花鸟画的地域特征,特别是我们北方的花草与南方的花草有很大的区别。还有画家要表现自己最熟悉最热爱的题材。对自己熟悉的题材研究得越深,越容易表现本质,所创作出来的花鸟画才能与别人有区别。

Tags:画作   推陈出新   花鸟   传承   研讨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