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许道宁《渔夫图》
《渔夫图》代表了许道宁晚期的画风。表现山峦溪谷交错的北方山野,屏风壁立陡峭的山势和曲折迂回的溪水增加了构图上的变化,丰富微妙的水墨运用和清幽开旷的境界显示出李成的影响。画山是一笔焦墨和浓墨直下,笔中带有较多水分,一笔便带有浓淡,再略事渲染而成。画树也用大笔、粗笔,树干不皴,枝似雀爪,只用墨点点树叶,下笔豪壮而有气势。远处树木则用浓墨作长条状,少画枝叶,长短不一,这些都有区别于李成和范宽。
郭熙《早春图》
以这张“早春图”来看,郭熙试图表现冬天过完,天气刚刚转暖的季节,树木正在发芽,溪水正在解冻,整个画面氤氲着一种潮湿的水气,氤氲着一种早春时节万物生发的快乐。
郭熙用比较带水份的笔墨一层一层渲染岩石,使坚硬的石块看起来像云一样舒卷流动,因此,也有人称郭熙的画法为“卷云皴”。郭熙在他的一本画论中也提到“渲”、“染”的技巧,也可以看出他比较更重视水份与墨的混合层次。
“早春图”在画面的正中央仍有一个主峰,但是主峰不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由下面许多山峰交互运动的结果,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稳定”,也更重视“变化”。右侧的水从岩石间急泻,用线条表现速度;左侧远处的水,流在平坦的土壤中,则改用渲染,可以看到画家对细节的讲究。
在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早春,壬子年,郭熙画”,这是中国画家在画面上留题的比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画的右上角题了诗,呼应“早春”的主题:“树纔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借桃花闻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郭熙《窠石平远图》
《窠石平远图》卷作于元丰元年(1078)。画面描绘的深秋时节树木萧疏、平野清旷,呈现出气象萧疏的深秋意境。图中晚霭笼罩,树枝张舞。笔势雄健,枝如“蟹爪”的灌木丛,以及郭熙独创的“卷云皴”山石,都体现了郭熙山水画成熟时期的特征。
郭熙《溪山秋霁图》(部分)
《溪山秋霁图》表现秋雨晴后的自然景色,创造出一种优美壮阔的意境,把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融为一体,和谐而又统一,给人以美的感受。
米芾《春山瑞松图》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图中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松下有亭,空无一人。山峦青绿晕染,再加“米点” (亦称“落茄被”),松树笔法细致、严密。用淡墨、淡色表现雾中树木、十分成功,作品描写的中心不是山峰林木,而是山中浮动的云雾。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静谧和松树的矫健挺拔。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中,米芾独树一帜。画风被称为“米家山水”、“米氏云山”,其技法被称为“米点”。图中突破了过去运用线条表现峰峦、云水、树木的传统方法,把王维以来的“水墨泻染”、王洽的“泼墨”、董源的“淡墨轻岚’’及其点子皴,根据多雨迷漾变幻无常的江南自然景色,加以融会贯通,创为以横点为主, 画烟云变化,雨霁烟消的山水。
米芾(1051—1107),原名黻,后改作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人称“米南宫”、“米颠”。祖籍太原,徒居襄阳。宣和间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能诗文,善书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画史》、《书史》等。
米友仁《远岫晴云图》
此图以湿润的笔墨点染云山树石,表现烟云变幻、 山色朦胧的动人景象,“米氏云山”的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题签:“宋米元晖云山真迹,衡阳曾氏宝藏,茶陵谭泽闽敬题。”图轴上还有谢淞州、郭颐、郭琦数跋。绍兴甲寅为11 34年,米友仁时年48岁。
米友仁(1 072-11 53),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 宇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人称“小米”。以擅长书画知名,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变其尊人所为,成一家法”。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 强调“借物写心”, 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 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有影响。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 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王希孟,画史无传。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这幅作品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
王诜《杰阁媐春》
天边处,远山苍翠连绵。一栋两层高起的楼阁,伴随着两侧回廊,倚立在这晴朗的好天气里。平台上、长廊里,几位纤细娉婷的仕女,幽然凭倚于栏前,在春风和煦的吹拂中,似乎思念着远行未归的丈夫。
画中这栋雅致的楼阁,清简而明净;长廊所围的园子,棕榈、奇石植列,廊外远山横翠,近处垂柳、林木绕围。楼阁虽位居园林一角,但内可俯览庭园全景,外可远眺自然山林,相当惬意。宋代城市繁荣,一些公卿、富商为了能够同时享受市井之便与山林之趣,相继在居处兴造精巧的园林,形成所谓的“城市山林”。这也是我们在宋代的册页中,常可见到各式精巧、华美建筑的原因。
宋人作画细腻精微,并常将情感溶于画中,这样的特质也都能反映在这幅优美的建筑画作里。画中台阁的斗栱、瓦楞不仅清晰可见,笔墨线条也深具变化;而倚栏春思的美人,既点明了画中主题,更为这幅春日的山楼增添不少凄美之情。这件画作旧传为北宋王诜(1048-1104)所作,然画风与王诜有别,应属伪托的作品。
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渔村小雪图》是王诜的传世代表作。水墨绢本横卷,画寒汀浅濑,白雪皑皑,玉峰耸秀,枝柯错落,使人感受到雪天山野中冷寂宁远的气氛及肃穆、恬淡的情趣。
李唐《大江浮玉》
江天晦暗,浪涛卷涌,一座岛丘孤独地浮立于江心之中。岛丘上林木扶疏掩映、琼楼寺观栉比林立。岛丘东西两侧,巨石罗列;岛丘南方可见江岸一隅,两艘江船停泊于此,船旁两人,大概是船夫与旅人!
画中这座奇特的岛丘,即为金山。金山古名“浮玉山”,位于江苏镇江西北,山上有许多佛寺古迹,为江南名胜之一。不过,这座原本孤立在江心(长江)的岛丘,后来因为江水北移,泥沙淤积,清末便已与南岸的陆地相连,因此画中这幕自大江中突涌而出的奇景,已不复见。
“大江浮玉”旧传为南、北宋间的院画大家李唐(1049-1130后)所作。然而无论是画中静穆沉稳的笔墨,或是峰峦的样貌、山石林木的造型、以侧笔作主山轮廓,都与李唐劲挺刚硬的画风不似,而与北宋山水画名家郭熙画风相近。“大江浮玉”结构略显细碎,应是北宋末、南宋初摹习郭熙风格的画家所为,是一幅绘制精谨的佳作。
- 上一篇: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下一篇:宋代名家山水画(三)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