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兰亭书童 2006-07-05 中华绘画 评论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涌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 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
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 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 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 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
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书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拓本。 行书,文稿。凡70行,计1187字。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其 刻石存西安碑林第二室,方形竖刻,107.5×69.5厘米,分上下二截书,各36 行。 此刻石世称“关中本”。


     此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 书。直言指谪郭英 在两次隆重 的集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以致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尤其值得注意 的是,鱼朝恩在当时是一个大权在握、骄横跋扈、朝野侧目的人物,颜真卿的斥责 打击了他的嚣张气焰,所以世人称此书稿为《争座位帖》。全篇书法气势充沛,劲 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 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此帖原为安师文旧物,曾刻以传世。后安氏兄弟析居家财,真迹一剖为二。其 后又进入内府,不复外见。内府亦辗转不知所终,遂世无见真迹者。此帖传世摹勒 翻刻计有12种之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书,文稿一篇。凡36行,计410字。原刻早佚,见宋《甲秀堂帖》本。 拓本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稿与《祭侄稿》、《争座位帖》世称“三稿”。


    是书为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颜真卿被酷吏唐?诬劾, 以蒲州刺史左迁饶州刺 史,途经洛阳时,仓促奠告于伯父墓前的祭文稿本。此文稿与祭侄稿书法相同,一 气相通,而顿挫郁勃似稍逊之。  


 

Tags:书法   作品欣赏   颜真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