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岭南画院昨天开门

兰亭书童 2008-04-25 中华绘画 评论
借助清代岭南名园——可园的历史底蕴

  昨天,与清代岭南名园可园一墙之隔的广场高朋满座,在这里举行可园博物馆新馆、岭南画院启用仪式,系列高规格文博展览及论坛将陆续举行。据悉,可园博物馆新馆鉴于文物保护等因素启用后一个月内实施免费政策,而岭南画院将长期免费迎客。

  借历史建传统文化园区

  据介绍,可园博物馆新馆工程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79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共有大小展厅五个,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艺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岭南画院由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院、岭南画家村三大建筑组成,用地面积20978平方米,建筑面积17696平方米,成为广东省继广东美术馆后的第二大美术馆,并结束东莞无大型美术馆的历史。

  据介绍,打造可园传统文化园区是东莞文化新城建设重要举措之一,该园区两大设施可园博物馆新馆、岭南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该园区成型并初具规模。东莞市市长李毓全指出,建设可园传统文化园区,是传承放大可园作为岭南画派重要发祥地和岭南建筑艺术瑰宝的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大举措。

  两大文化设施是近年来东莞文化新城建设重要举措和成果,建在清代岭南名园可园旁,是否会影响整体风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考古学家麦英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曾参加可园新馆选址工作,经过精心研究而慎重决定,选择在可园旁是合适和科学的,在建筑风格上继承了传统岭南建筑特点,也是岭南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收官之作。“可园新馆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展示和传承岭南建筑特色建筑,不妨碍历史之古,将成为岭南文化传承的典范”。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认为,岭南画院借助了可园的历史底蕴,在规划、设计上做得比较到位,风格与可园相统一、相协调。

  可园主人后代捐献文物

  据悉,可园新馆得到收藏界和可园主人张敬修张氏家族后人的大力支持,向该馆捐献了重要文物。

  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郑祖任,捐赠清代东莞籍书画家林树熙书法1套(四屏);国画镜片《山水图》1件;明清陶瓷10件。东莞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张敬礼,在2001年捐赠了居巢二幅国画作品给可园博物馆之后,今天在可园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又一次将居巢国画斗方《夏时佳卉图》和《寿石草虫图》捐赠可园博物馆收藏。

  可园张氏家族后人张浣玲,曾经一次性捐赠228件可园相关文物,最近再度向可园捐赠居廉《蔷薇灵石图》、《萱花寿石图》两件和画盒、笔盘、镇纸计四件。可园张氏家族后人张之,捐赠清代名画家张嘉谟侄子张承祖国画扇面《兰草图》一件。

  画院取名背后有一段古

  岭南画院作为东莞最大画院,投资1.2亿元建设。

  据悉,2003年东莞筹建岭南画院之初,其名称还经过了一番考究。当时,主要存在“东莞画院”和“岭南画院”两种说法。经过征求市政府、专家等观点,最后采纳“岭南画院”这一名称。

  多数人均认为,使用“岭南画院”,可以共享岭南画派在东莞可园发源的历史资源,并可传承岭南画派策源地的文脉,容易在全国引起品牌效应,而王玉珏、王明明多数知名专家也倾向于采用这一名称。

  苦心经营“市民的画院”

  有了高档文化设施,市民能否有机会走近它们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这是文化设施建成后最大惠民之处。

  岭南画院副院长叶向明表示,岭南画院启用后,其中美术馆将实行免票制度,所有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据悉,实行免票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响应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性机构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社会要求;二是更好地让广大市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有机会欣赏艺术品、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性情;三是增加该馆观众流量。为此,岭南美术馆提出全年免票看展览、听讲座的设想,让更多市民自由进出美术馆参观,让艺术走近普通市民。

  可园新馆开幕期间,亮点纷呈,将举办“东莞市收藏家协会第十届会员藏品展”、“东莞盆景奇石大联展”以及“可园传统文化大讲堂”等各类文化活动。其中可园传统文化大讲堂将邀请国内文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刘梦溪、田青、王蒙、李遇春就传统文化进行专题讲座。岭南画院也将举办书画创作、精品展示、美术普及、艺术研讨系列活动,为市民奉上文化盛宴。

  打造东莞“画家村”品牌

  众所周知,深圳有个大芬“油画村”闻名遐迩。如今岭南画院中设置了“画家村”,打造东莞“画家村”品牌,用于今后画院聘用专业画家或特邀画家的创作室。据介绍,除了聘用画家,东莞可能还会根据自身美术创作的弱项,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此特长的画家前来东莞进行创作交流。

  “岭南画院是一种新型的画院,也是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东莞市美协主席黄树森这样说。据悉,将画院和美术馆融为一体,开全国画院先河。

  据介绍,岭南画院打破传统画院养画家的习惯,采用政府扶植、项目运作、策展人制和签约创作的国内创新、国际运行的运作模式,实行画院与美术馆、画家村三位一体的运行方式,融创作、展览、研究、典藏、教育为一体;整合了广东美术界的创作力量、学术力量,组建了第一批岭南画院特聘画家队伍、岭南画院第一届艺术委员会和以探讨岭南近现代美术史为重点的岭南国画研究所、岭南油画研究所和岭南画学研究所三大机构。


  院长馆长论剑东莞

  首届岭南美术节在岭南画院举行

  本报讯昨天,为期一个月的首届岭南美术节在岭南画院举行。据悉,这是国内首个岭南美术节,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届,是东莞市目前唯一一个大型美术节。

  据悉,美术节期间,画院和可园博物馆以岭南文化为主题举办一系列展览活动和学术讲座、研讨会。50多位全国著名画院院长和美术馆长将“论剑东莞”,500余件包括岭南名家画作、雕塑在内的艺术品同时亮相,10多个展览与市民见面。其中,全国画院院长作品系列展、岭南画派世纪经典展尤为引人注目。

  首届岭南美术节将持续至5月19日,以岭南画院首届当代岭南画家美术作品大型拍卖会为闭幕式落下帷幕。





Tags:画院   岭南   开门   昨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