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画僧虚谷墓重修记

兰亭书童 2008-06-05 中华绘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虚谷上人墓”碑  顾廷龙书


    由富华、蔡耕自费寻访、重修,因此得以保全下来的虚谷墓,至今25年了。这个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墓址,依旧在苏州光福的石壁山永慧寺畔。重修后的墓碑,正中镌“虚谷上人墓”,右书“富华、蔡耕夙慕虚谷法绘,五下光福石壁,承融宗和尚赞助,访得上人墓址,爰立此碑,以志敬仰。”左书“一九八二年夏日,顾廷龙题并记”。此乃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所书。这里,依山面湖,树木苍翠,冈峦起伏,附近还有闻名的司徒庙和“清奇古怪”四棵古柏。于是,文人墨客纷纷来此凭吊咏怀,瞻仰纪念堂里的画僧立像(由著名雕塑家严孟塑造)。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苏渊雷就曾咏诗三首,其第三首云:“发心富蔡觅荒坟,遗墨搜教历劫存。今日东风作寒食,湖山终古妥吟魂。”


    虚谷(1824—1896)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僧,早年曾任清军参将,因不愿与太平军作战,遂于30岁时“披缁入山”,出家为僧。但他“不茹素,不礼佛”,常常往来于苏州、上海、扬州,靠卖画为生。他的画有着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造诣卓绝的形式美和空灵清逸的意境。《海上墨林》一书高度评价他:“山水、花卉、蔬果、禽鸟、落笔冷隽,蹊径别开,书法亦奇古绝俗。”与吴昌硕、任伯年、蒲华同为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虚谷在上海城西关帝庙逝世,葬于苏州石壁山上。因无人照料,不久便荒芜不堪,逐渐湮灭。若非富华有心,只怕再无踪影可寻了。


    富华这个人,也颇具传奇色彩。他是清朝皇室后裔,满族画家。之后投奔革命,参加新四军,在沪宁一带从事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解放后,他受命组建上海中国画院和画院党支部,从此重握画笔,进行创作。


    上世纪70年代末,为弘扬海上画派画风,富华会同蔡耕着手研究虚谷,编纂《虚谷画册》,同时发心自费寻访虚谷墓予以重修,决不让这一文物古迹就此消失。


    他们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利用业余时间数次下光福石壁。在年逾古稀的司徒庙住持融宗法师陪同下,查勘石碑,走访村民。一直到第五次,才找到一位耄耋老人,证实数十年前确实葬过一位死在上海的和尚,墓址就在山上的永慧寺畔。


    1983年,清明节前二天的4月3日,“重修虚谷墓立碑纪念仪式”隆重举行。参加者除富华、蔡耕、融宗外,尚有苏渊雷、丁景唐、吴长邺、符骥良,以及西安国画院、黑龙江省文学研究所代表等数十人。说来也怪,当石碑运抵墓地,刚刚开挖时,原来很晴朗的天空,突然卷起了旋风,随即大雨滂沱而下。等到大家冒雨竖起石碑,填土完毕,却又雨止风停,晴朗如初了。众人惊讶之余,纷纷笑言:“大概虚谷上人受到感动,泪飞顿作倾盆雨吧。”


    现在,重修后的虚谷墓已被有关机构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富华、蔡耕终于为后人保全了一处文物古迹。而一代画僧也可以长眠于松林峭崖间,“湖山终古妥吟魂”矣。

Tags:重修   画僧虚谷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