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袁晓岑男,汉族,1915年生于贵州普定县,自幼酷爱美术。曾任昆明师范学院教授、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及副院长、中国美协云南分会主席、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云南美协名誉主席、云南画院名誉院长。以写意孔雀画派创始人及雕塑著称于世,享有“孔雀王”美誉,传统学养极为深厚,所画孔雀、仙鹤、骏马、鸽子均自然潇洒,神韵天成。
出版专集有:《袁晓岑画辑》、《袁晓岑雕塑选集》、《现代中国花鸟画家袁晓岑作品展》(日本版)、《荣宝斋画谱》、《袁晓岑国画雕塑选集》、《袁晓岑画孔雀》入选《当代中国画》、《当代中国花鸟画》、《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花鸟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雕塑卷、《新中国美术50年》等大型画册数十种。
“人生能活七十四,一朝倒在画桌边”
6月9日下午,翠湖畔先生坡一座红砖青瓦的四合院内一派祥和,袁晓岑先生正在工作室勾勒一座新雕塑的草稿——《疆场广阔任奔驰》。袁老今年已经93岁高龄,本月28号,就该满94岁了,但精神矍铄的他依然坚持天天作画。
到了晚餐时间,平时胃口挺好的袁老突然感觉有些胸闷,吃不下饭。大女儿袁熙恒不敢迟疑,立即拨打了120。就在往医院赶的途中,袁老开始沉入昏迷状态。送进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不久,医生沉痛地宣布:抢救无效。
袁熙恒流着泪说:“多年来,父亲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养生习惯和创作习惯,身体没有任何大病,所以,即便年事已高,整个人的状态还是相当好的。我记得他曾写过一首打油诗:老九身份实可怜,幸得老天假以年;人生能活七十四,一朝倒在画桌边。如今啊,真是一朝倒在了画桌边……”
93岁仍写生 后辈说他不服老
在大女儿的印象中,即便到了人生最后的这段日子,父亲的艺术激情和创作力依然旺盛得令人惊讶。就在今年三四月期间,老人还坚持要去滇南看杜鹃花,拗不过老人,大女儿袁熙恒和外孙女张乐妮就开着车,陪着他去了。
“去野外当然是为了观察,为了写生。这是他长年在坚持做的事情,他绝不是那种依靠照片或录像,就能坐在家里创作的人。我们这些晚辈,不知道陪他去过多少回了,他真是不服老,有时我们都累不动了,他却依然热情洋溢。只要是为了搞艺术创作,他就永远都不会觉得累!”袁熙恒回忆。
“爷爷是一位敬业、尽责,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无疑是我们后辈的楷模,我觉得,也应该成为许多年轻艺术家学习的典范。”袁老几天前刚从美国赶回的孙子袁宏安(系袁老二子袁熙坤之子)说。
遗作已经完成 叮嘱不搞追悼会
为迎接今年8月8日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5月,袁老构思了一个雕塑作品,名为《奥运·和平》:一个着长裙的东方少女,面朝蓝天,上手齐举,正放飞一只和平鸽,她的脚下,还有几只和平鸽,正欲展翅高飞……这个作品已经完成,如今放在袁府的陈列室内。本来要送到都江堰去浇铸,由于大地震而拖了下来。
“没想到,他老人家就这样去了……”说到这里,袁熙恒哽咽了。
之前,袁晓岑曾多次叮嘱家人,说自己逝世后绝对不要搞追悼会和遗体告别这些繁琐而又庸俗的仪式,一切从简。家人当然不敢违背老人这个意愿。但是,在这位当代美术大师仙逝的消息传出后,云南艺术学院立即表示:无论如何,至少也应该以某种合适的形式,来表达对袁老的缅怀与纪念,于是,便决定在本院举行一个“追思会”。
□ 各界评价
画家、雕塑家袁晓岑的作品,不仅创造性地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别与联系,更可贵的是,实现了诗意与民族性、地域性的统一。
曾经长期从事花鸟画的袁晓岑对于古典文学颇有兴趣。对于传统画论的“气韵生动”做过长期探讨,这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雕塑作品有中国传统艺术的状物与抒情的对立统一,用刘勰的话来说,叫做“神与物游”。
——王朝闻(著名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袁晓岑先生学贯中西,对西方和中国画的研究都非常深。他始终充满激情,强调要到生活中去,不管是画孔雀、鹤、马、鸭子,还是做雕塑,他都会深入生活去观察,去写生。“我把艺术视为我的生命”,这是袁晓岑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中至高的追求。他活着,孜孜以求70多年,不懈追求70多年,都是为了他的艺术,除此之外,他与世无争!我想,他老人家能这么长寿,也就是因为这份难得的心态,齐白石老人也活到了90多岁,不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心态吗?
——郝平(版画家,现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为云南省以及当代中国的著名画家、雕塑家,袁晓岑先生在中外各地创作了大量绘画和雕塑作品,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而且,这两方面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深入人心,影响深远。这与他本身广博的艺术修养、生活修养及人品修养是分不开的。我记得2004年2月,在我参与策划组织的一次大型公益艺术品拍卖活动上,袁老不但捐出了一幅孔雀画用于拍卖,九旬高龄的他还亲临现场。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艺术激情和个人魅力。
——王佳谟(画家,系云南民族画院副院长)
艺术成就:与齐白石比肩
2006年4月,昆明市红塔西路,毗邻景色迤逦的滇池和红塔体育训练基地,占地近40亩的袁晓岑艺术园正式开始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这是滇池国家度假区内的又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国内由政府斥资为依然健在的艺术家修建的首座艺术园林。
袁晓岑以画花鸟画尤其是孔雀著称于当代,蜚声于国际,其各类人物及历史事件雕塑作品,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而这些艺术品,多数都陈列于袁晓岑艺术园,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则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日本福冈美术馆、日本帝京大学、旧金山博物馆、苏黎士市政府及多国收藏家所收藏。
有一种说法在当代艺术界广泛流传:在中国画坛,说“马”就会想起徐悲鸿,说“虾”就会想起齐白石,而如果说“孔雀”,人们肯定就会想起袁晓岑。
1995年,我国出版了一套集花鸟画大成的《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著名美术评论家鲁慕迅在代序中如是总结:“与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同期或稍后活跃于中国花鸟画坛的还有郭味蕖、李苦禅、朱屺瞻、吴作人、王雪涛、田世光、袁晓岑、郑乃珖等名家,代表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中国花鸟画的不同画风和画派,他们也是当代中国花鸟画的铺路者。”
绘画雕塑:得徐悲鸿指点
2005年8月19日,在滇池畔的袁晓岑艺术园内,大型青铜雕塑《驼峰情》落成揭幕暨向飞虎队捐赠的仪式隆重举行。铜雕的作者就是著名国画家、雕塑家袁晓岑先生。以雕塑作品来纪念60年前那段战火洗礼的岁月,是袁老多年以来的一个夙愿。已年过九旬高龄的老人在仪式上动情地介绍:《驼峰情》记述的是一架飞虎队战机坠毁,受伤的飞虎队员被傈僳族青年救起,并在其家中养伤、得到傈僳族老妈妈悉心照料的故事。伤愈之后,飞虎队员与老乡深情相拥,依依惜别,一位紧抱着傈僳族青年,另一位紧握着傈僳族老妈妈的双手……
一只手作画,一只手开始尝试雕塑,源于1942年的一次牛刀小试。
袁晓岑就读于云南大学时,校长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熊庆来,熊特别赏识袁晓岑。1941年的一个秋日,他邀请自己在法国留学的同学徐悲鸿来昆指导,并特意把爱徒袁晓岑引荐给了徐。徐悲鸿长袁晓岑20余岁,当年已经是享誉海内外的大师。
当时,袁晓岑把自己雕塑的处女作——一匹小马拿给徐悲鸿,请徐大师批评。徐悲鸿并未直接品评这件小雕塑的好坏,而是说做雕塑对形体结构的了解很有帮助,画家做雕塑,可以大益于作画,以后肯定能画得更好。之后,袁晓岑就不时地拿一些自己的画作和雕塑习作给徐悲鸿,得到了许多鼓励、肯定和指点。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第一个举办个人作品展的新中国雕塑家。
成功奥秘:深入生活深入自然
1953年,38岁的袁晓岑随边疆工作队去到西双版纳,和傣族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清晨,他随傣族农民入山寻猪草,总能见孔雀成群出没于林际草坪。
“金翎翠羽闪烁于薄雾晨纱,使我如置身仙境,领略了大自然里的孔雀的清新、野逸、幽雅、出尘,远非配以牡丹、桃花、杏花等庭园孔雀可以比拟。而且,自然环境中的孔雀形象具有矫健、潇洒、自然之美,所处环境的简洁又非工笔所能奏效,使余在意境处理及表现形式上大受启发。故,用写意的方法表现自然状态下的孔雀的想法那时就形成了,一直坚持到现在。”袁晓岑一直清楚记得这段经历,尤其记得最初看到那些野生孔雀的震撼,“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
在无数次与年轻人谈到攀登艺术高峰的奥秘时,袁晓岑都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去体会,去观察,去参与!在93岁的有生之年,和70多年的艺术创作历程中,他无时无刻不在饯行着这个理论。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7 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300余精美玉雕入选初评
- 2015-03-15 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 2015-03-15 云南展拍千余文物艺术品 与爱好者“面对面”
- 2015-03-13 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
- 2015-03-13 六年价格上升万倍 有人砸下千万专收黄龙玉
- 2015-03-13 有价无市 黄龙玉虚火太旺当心风险
- 2015-03-13 第三届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展开幕
- 2015-03-12 云南展拍千余文物艺术品 与爱好者“面对面”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