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刘八哥飞走了
陈茂君
刘八哥飞走了,飞到蓝天白云、流水潺潺,绿肥红瘦、鸟语花香的“香格里拉”去了,去与他的八哥说话去了。5月30日17时58分,有“蜀中刘八哥”美誉的著名国画家刘克刚先生无疾而终,享年92岁。
5月27日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棚硕大的紫藤花架上,有许多八哥。细看这紫藤,老藤粗壮,龙蛇妖娇,叶绿花艳,生机盎然。再看这八哥,有聚有散,有飞有立;将翱将翔,呼应顾盼;呼朋唤友,亲密无间;鸣唱呢喃,嘹亮婉转。我走近看,八哥竟不飞,三五只还直对我欢叫,红红的小嘴、额上红红的羽毛,清晰可见,我心中一喜,醒了。醒后一惊,梦是反的,难道刘八哥要走了?
前些天,我知道刘老住院又出院了。当他得知我为《蜀光人物》(第二辑)采访了他的表弟李乃智时,还对我说,我也是蜀光的。当时,《蜀光人物》(第二辑)已截稿,加之我正忙于编辑一本杂志,就说隔段时间再采访他。没想到,这话竟成了永不能兑现的承诺。
早上一上班,我就给刘老的表侄女李卓声打电话,才知刘老又住进了医院,而且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真是心灵感应!我成了言而无信之人了。
2002年,书法家、诗人郭广岚推荐我采访刘老,于是我认识了刘老。采访后写成了报告文学《蜀中刘八哥》,先后在《自贡日报》、《四川日报》、《四川民盟》等报刊上发表,央视十套专题片《蜀中刘八哥》的撰稿,还获得中国城市党报’2002副刊、星期刊报告文学一等奖。
写《蜀中刘八哥》费了点劲
刘老1937年毕业于重庆西南美专国画系,曾受教于著名画家冯建吾教授。1942年,刘老在自贡沙湾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品全部售完。1985年,刘克刚的《芭蕉八哥》与著名画家吴作人、潘天寿、溥佐、陈小毅(岭南画派创始人)等的作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辑入中国画1985年挂历出版。刘老的作品广泛流传到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刘老曾任自贡市美协、书协主席等职。
要传神刻画出著名国画家刘克刚形象,没有一点中国画基础知识不行。于是,我临时抱佛脚,读了一些关于中国画基础知识的书。
写某一领域的大家、名家,作者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准备是很难写好的。当然,报告文学不是学术著作,报告文学主要是刻画人物形象。但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一是采访中很难互动,二是会影响作者判断力和立意高度,影响作品的深度和感染力。
要了解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是非曲直、建树高低要做出科学的归纳,不容易;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把人物性格刻画出来,就更不容易了。
写作《蜀中刘八哥》,我先后采访了刘老4次。
刘老诗书画印俱佳,尤以花鸟画、书法著名,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从哪方面入手呢?
第一次采访是征求意见,了解刘老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判断是写报告文学的题材还是写通讯的题材。摆谈(非正式采访)中,我就确定了应写成报告文学,主要写他的花鸟画,写他的八哥图。又观察到他的生活、工作习惯,安排在下午采访。因为他抽烟,不抽烟的我又专门准备了香烟陪他边抽烟边喝茶边采访。
第二次采访是理清刘老艺术实践的线索。毕竟是85岁高龄的老人,采访进行了2个多小时后,刘老的精神就集中不起来了。
第三次采访重点提出些新的问题,但刘老回答也总是干巴巴的。于是,我决定采访外围。
所谓采访外围,就是对作者描写的主人公周围的人物进行采访。我先后对熟悉刘老的书法家、诗人、同事郭广岚,盐史专家、同事宋良曦等进行了采访,他们给我介绍了许多刘老对艺术追求的感人故事,对其艺术成就也做了较为专业的评介。
第四次采访就是对一些准备采用的细节进行核实。
最后写出的文稿得到刘老、熟悉刘老的专业人士的认同,当年下半年刘老出《刘克刚画集》时,将我写的《蜀中刘八哥》作了画集的“代序”。2009年,《蜀中刘八哥》又收进《国画家刘克刚研究》一书。
报告文学受真人真事的限制,写作中难度也就相对要大些。要把那些零碎的处于断裂状态的事实组成一个完整的、有内在联系的整体,需要作者对作品的结构精心设计、注意描写细节。
缺乏情节的报道就像没有骨骼,很难立足。但是报告文学所接触的情节,往往受真实素材的局限,有的故事开头不足,结尾不够理想;有的结尾很好,中间又缺乏起伏。发生、发展、高潮、结尾都很完整曲折的故事,罕见。小说可以借助虚构来发展情节,但报告文学不行,作者没有权利去改造情节,只能忠实于生活本来面目。在这种情况下,细节描写就变得非常重要。可以说,情节是骨骼,细节则是血肉。一个细节的展开,可以写成一篇特写;几个细节的展开,就可以写成一篇有声有色的报告文学。
《蜀中刘八哥》开头的成功细节描写,是第一次采访中偶然碰到的,我用了心,立刻问刘老什么时候开始养八哥的、前后共养了多少只、最喜爱的是哪一只、八哥的习性是什么、有些什么关于八哥的趣事等等,刘老立时兴奋起来,回答如数家珍。因此才有了开头生动的细节描写。文章写到结尾,总觉得没形成高潮,于是我又请诗人郭广岚专门为刘老写一首诗为文章收尾。
“纷披花叶上枯藤,满壁龙蛇似素僧。
画到酣时人半醉,春回纸上鸟多情。
高哉应羡拿云手,耄矣犹存赤子心。
八大新罗呼不起,千秋笔墨与谁论。”
郭广岚的这首诗为文章添色不少。
后来,我与刘老就有了些交往。
刘老非常重感情。2003年,我创办自贡日报副刊“紫荆花”,请刘老题写刊名。很快,刘老就来电话叫我去取写好的刊名。去取时,我感动了,想不到刘老竟写了21张。几乎张张都好,我怎么选呢,刘老就替我选出了四五张他满意的,最后他干脆叫我把这21张全部带走。回到报社,我向总编傅仕彬汇报此事时,傅总也被刘老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对所托之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了。要知道,刘老当时书法的市场价格也不菲,而我们刊用后只有8元或12元稿费,但他一点也没有推辞。
2004年,我创办自贡日报“教育周刊”时,刘老知道后特地画了“桃李报春”祝贺,刊发后也不过20元稿费。对此,刘老从未表示过什么不满。我对他就此表示歉意时,他还一再说没关系没关系。后来,我替朋友向他索画时,他也总是给与最大优惠。
2005年以来,刘老的作品非常受收藏家青睐,但刘老淡泊。有次我同他谈到此事,刘老说:画家就是发现美、、表现美、传播美,有人喜欢这种美,虽说而今是市场经济,但送他或者少收点润笔又何仿妨?
2005年,我出版散文集《如风集》时,请刘老为我题写书名。刘老也是横的竖的写了三四十张叫我挑,使我感动不已。
刘老80岁生日,一批老友饭后在王爷庙喝茶,许是喝得高兴,刘老忽然对郭广岚说:我走时,你要给我写副挽联。郭广岚说:刘老师,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你会长命百岁的。刘老哈哈大笑,说:我都满过了80,已经是刀枪不入,水火不怕了。有啥子吉不吉利嘛!郭广岚也是诗人气质,半个小时后,竟真的给刘老想好了一挽联:
“说走你就走了,谁人陪你打麻将;
想哭哭不出来,何处寻师学八哥。”
说给刘老听,刘老连说:好、好。抓住了我晚年生活的两大特点:画八哥、打麻将。郭广岚说,只是上半对不合平仄。刘老说,俗语入联,形神兼备,管不了那么多。这联我喜欢,我走时就用这联了。
果然,刘老去世后,郭广岚就以此联相送,兑现了12年前的承诺。
这个细节是2002年采访刘老时得到的,本想作为描写刘老豁达,看破生死的细节,但又有些冲淡主题,就舍弃了。5月31日在刘老灵堂看见这联,补记出来,做为对刘老的哀思。
刘老90岁时,我写了一篇《90岁刘克刚的养生之道》,总结刘老的长寿之道有三:一、痴迷书画,二、好运动,三、淡泊名利。我问他,满过90,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刘老随口吟出他的自作诗:
“老来思变总欣然,不弄玄虚哪耐看。
破墨纵横无定法,漫将秃笔点春烟。”
刘克刚思考得多的,是如何“变法”,而不是如何去进行市场运作。
一次我问刘老,画八哥80多年,你统计过没有,一共画了多少只八哥?刘老说,没统计过,应该有一万多只吧。
哦,美丽、活泼、机灵,惹人爱的一万多只八哥,给多少人带去了美、带去了愉悦、带去了美的享受。
“蜀中刘八哥”飞走了,但“蜀中刘八哥”对艺术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精神,留在了那一万多只八哥以及绚丽的紫藤身上,永远传播着,传播着;他创造出来的美,也将永远愉悦着我们。
蜀中刘八哥
自贡日报记者 陈茂君
刘克刚是八哥,八哥是刘克刚
刘克刚在临窗的画案上泼墨挥洒,窗外鸟笼里的八哥不停地鸣叫雀跃,刘克刚也偶尔会停下手中的画笔,朝八哥学几声鸟鸣,引得笼里的八哥更加亢奋。待刘克刚一幅紫藤八哥图完成,笼里的八哥望着画面上的八哥,“八哥八哥”叫个不停。
刘克刚自十岁迷上画八哥七十多年来,画了多少幅八哥,他记不住了;养了多少只八哥,他也记不清了。好多次,不小心笼里的八哥飞出去了,三五个时辰,八哥自己又飞回来了。讲到此,刘克刚指着笼里的八哥说:“这八哥哟,通人性呀!”这时,笼里的八哥冲着刘克刚直“八哥八哥”叫。我说:“刘老,你叫他八哥,它还叫你八哥呢!这究竟刘克刚是八哥还是八哥是刘克刚?”刘老叹了口气说:“七八十年了,我也分不清究竟我是八哥还是八哥是我哟。”
至今,刘克刚的书画作品分别被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泸州博物馆、红岩纪念馆、四川省博物馆收藏。1985年,刘克刚的《芭蕉八哥》与著名画家吴作人、潘天寿、田世光、陈小毅(岭南画派创始人)等的作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辑入中国画1985年挂历出版。《紫藤八哥》收入《海峡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在台湾出版。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签名铭章艺术总览》等分别介绍了刘克刚,被誉为“蜀中刘八哥”。张爱萍将军曾题“艺精”相赠,落款“克刚方家雅正”。刘克刚现为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自贡市书协、美协主席等职,但无技术职称。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曾将搜集的自贡地区晚清至今二十几幅名家作品拿到北京荣宝斋代销,结果荣宝斋只留下刘克刚的两幅八哥图。能过荣宝斋的法眼,还要那职称干什么?我说,刘老,谁说你没职称?“蜀中刘八哥”就是你的职称,高级职称!
家学渊源,十岁始习八哥
1917年,刘克刚出生在威远县石牛寨一位富商家庭,祖父、父亲都喜爱书法,外祖母、舅舅也爱好书画。他的远房叔爷刘君悫是原国民党财政部长徐戡的秘书、著名书法家,曾在刘家住过半年,辅导刘克刚书法。刘克刚10岁时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常有乡邻央他写“香火板板”(祖宗牌位)。他的二哥喜欢养鸟,养有许多八哥,受其影响,刘克刚也自小喜欢八哥,画八哥,在著名画家张绍龄指导下专攻花鸟画。
刘克刚17岁时考上成都东方美专,受教于冯建吾教授,当时,他画的八哥在美专已是有口皆碑。1937年,刘克刚从重庆西南美专国画系毕业,1942年,在自贡沙湾三圣桥举办了个人画展,轰动自贡、内江,100多幅展品一售而空。1951年,我市在蜀光中学操场举行“自贡市军民联欢会”,刘克刚画出了斯大林、金日成、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震惊盐都。刘克刚在旭川中学任教期间,为四川美术学院输送了10名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雕塑家的李绍端、王官乙等。
画学徐黄,老犹思变
国画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土壤中,经数千年发展,形成融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为一体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东西方两大艺术体系之一极。国画门类很多,形式风格多样,一般以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卷轴画为主。
五代时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都是花鸟画名家,他们不同的创作技法和个人风貌,使花鸟画分为两大流派——“徐黄二体”。黄筌派是工笔花鸟画体系,以勾线、填色、染色为主,造型严谨,工整艳丽;徐熙则开写意花鸟画之先河,重水墨、重意境、重笔触,超脱淡逸。世人总结为“徐熙野逸、黄家富贵”。后人兼收并蓄,形成“工兼写”方法。刘克刚的花鸟画也是走“工兼写”路子,因此他推崇八大、新罗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
这些大家都是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艺术创作规律,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八大山人造型奇特,笔墨简练恣纵而浑朴稚拙,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任伯年技巧全面熟练,造形生动,最早把西方写实手法融入中国画中,能从生活中另辟蹊径。吴昌硕以金石篆刻和草书入画,浑厚天真,气势逼人,诗书画印俱精。
细揣刘克刚的紫藤八哥图,果得徐黄、八大、任伯年、吴昌硕等画风之精髓。布局上老藤粗壮,龙蛇妖娇,缠绕自然合理又富于变化;藤、叶、花生机勃勃,聚散有致,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刚柔相济,形成使人愉悦的节奏美、旋律美。
将刘克刚的紫藤八哥、芭蕉八哥图与宋代法常的《松树八哥图》、明代林良的《鹰击八哥图》相比较,就会发现,刘克刚的八哥多为欢叫中的八哥,配以芭蕉、紫藤,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沉寂不浮躁,平和淡泊,使人想起江南水乡、蜀南村寨、小桥流水、幽篁茅屋、疏篱豆棚、麦田菜花儿……使人想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刘克刚的八哥用墨大胆,浓墨近乎焦、淡墨近似无,中有色阶过渡,使八哥更为生动、活泼、朝气勃勃,形神兼备。三五八哥,有聚有散,将翱将翔,呼应顾盼。使整个画面大开大合,疏密分明,得势而极富动感,传达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美感。
一位88岁的老人,何以还能画出如此充满朝气、灵气、生机,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的紫藤八哥、芭蕉八哥?这使我想起著名画家潘天寿的一段话:“美情与利欲相背而不相容,去利欲愈远,离美情愈近;名利权欲愈炽,则去美情愈远矣。惟纯真坦荡之人方能入美之至境。”是的,作品是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对艺术的透彻理解与对人生的透彻理解互为表里。刘克刚88岁了,仍无病无痛,精神矍铄,每天作画授徒四五个小时。应该说,刘克刚艺精人长寿,是他一生淡泊名利、宁静平和、与人为善的“纯真坦荡”之性所致。
诗人郭广岚曾在刘克刚的一幅月季图上题诗:“绿浅红深玉影斜,凭将幽梦付篱笆。春风不到何须怨,一月犹开一度花。”刘克刚吟后对我说:“我什么都不怨,谁也不怨。天天与八哥对话,偶有新得,便付之宣纸。不知这算不算‘一月犹开一度花’?”刘老不是没有遗憾,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出一本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画集,可是缺乏资金。
“老来思变总欣然,不弄玄虚哪耐看。破墨纵横无定法,漫将秃笔点春烟。”这是刘克刚的自题诗。如今,88岁高龄的刘老虽身居闹市,在滚滚红尘中仍天天与八哥对话,思索悟道,然后在宣纸上表达出来,成为一幅幅传世精品。真是:
“纷披花叶上枯藤,满壁龙蛇似素僧。
画到酣时人半醉,春回纸上鸟多情。
高哉应羡拿云手,耄矣犹存赤子心。
八大新罗呼不起,千秋笔墨与谁论。”
这是郭广岚赠刘克刚的诗。“素僧”指以狂草著称的唐代书法家怀素。
- 上一篇:邱笑秋艺术掠影(一)
- 下一篇:著名漫画家丁聪病逝
猜你喜欢
- 2012-11-20 [视频]蜀中刘八哥-----刘克刚
- 2009-10-13 蜀中刘八哥仙逝
- 2009-09-21 60年100家刊登蜀中刘八哥---刘克刚
- 2009-06-08 天堂“飞来”蜀中刘八哥
- 2009-03-13 蜀中刘八哥之不同神态八哥欣赏(四)
- 2009-03-11 蜀中刘八哥之不同情态八哥欣赏(一)
- 2009-03-11 蜀中刘八哥之不同情态八哥欣赏(三)
- 2009-03-11 蜀中刘八哥之不同情态八哥欣赏(二)
- 2007-05-08 “蜀中刘八哥”90寿宴
- 2007-05-08 “蜀中刘八哥”90寿宴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