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半唐斋里人长乐,壁上云山枕上诗”
王伯敏其实,王伯敏不姓王,姓阮,他的亲生父亲叫阮仙全。阮家当年是浙江省黄岩县一个普通的雇农。王伯敏1924年就出生在黄岩。阮家穷,他一岁多一点就被卖给温岭城里王家。王家生活还算宽裕。他3岁那年,生父专程从黄岩来温岭看他,虽然当时他已长高了许多,养得白白胖胖,但生父心里却仍不是滋味,两眼噙着泪花,看他一会儿就又一声不响地回去了。到了6岁,王伯敏就到温岭恒昌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王伯敏这个名字就是私塾的先生给起的,一直用到今天。后来他到县立小学读书。在县立小学他爱上了画画,课余时间就照着一本《芥子园画谱》临摹,三临五摹,画兴越来越浓,画技也越来越好,他和同学合作的一幅《石夫人图》被校长看到了,校长大加赞赏,还给了他一个嘉奖。画画之外就是爱好古诗词,背诗经、背唐诗宋词、查诗韵、辨四声、学读二十四种音节,偶尔自己也学着写诗填词,13岁那年的诗作《登石牛岭》:“三月西城外,烟笼岭下川。石牛无个事,日日卧山巅。”曾在学校师生间传唱一时。王老的诗词功底就是那时打下的。 王伯敏喜欢诗,喜欢“平平仄仄”、“盈盈汀汀”。他说:“读书、作画、看山到了会心时,诗句常常脱口而出。宋代有位诗人曾说:‘吟到老、改到老。’改诗之苦,惟有自己知道。他特别喜欢在更深之时,冷月斜照之下,酌上一口苦茶,外静内定,思绪无穷,那是种颇有禅味的境界,常会不由自主吟出几首诗来。是的,王老的诗是在书画界出了大名的,当年沙孟海、诸乐三等合作巨幅,画后题跋,内容通常由王伯敏拟就,他根据画面和现场气氛,每每有点睛之笔,在这方面王伯敏是很受同仁称道的。 “读书倦了画云山,落墨灯前不令闲,淡淡浓浓多是趣,小舟添在水湾湾。”1999年他出了一本《柏闽诗选》,收的是平日闲吟的一部分,包括论画、记游及起居400余首。
“写史要实,论理要明”
1942年2月,王伯敏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深造。在这所学校里他开始了美术史论研究,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了本学科杰出的带头人。当然最让王伯敏引为自豪的是他曾拜在艺术大师黄宾虹、徐悲鸿南北二虹(鸿)两位大师的门下,成了他们的得意门生,从而吸收了南北两地丰富的艺术营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在不经意中他自己也成了艺坛之巨人。1947年12月8日,王伯敏在北平石附马胡同后宅35号徐悲鸿府上行跪拜大礼,正式成为大师的弟子时的情景,至今让他激动不已。他跟随徐悲鸿虽然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大师的风范学养却深深扎根在他心里,让他终生受用不尽。1952年他来到浙江美院,居住在栖霞岭,与黄宾虹为邻,又成了黄宾虹的关门弟子。黄宾虹送给他八个字:“写史要实,论理要明”。王伯敏就是按照恩师送给他的这八字真言努力攀登的。他坚持鸡鸣起读。他读书必备纸笔,一有心得便取笔记下。如今他记下的笔记卡片无数,但凡到过半唐斋的人无不对他那书似乱山堆叠、文稿盈篚满箱的情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下的那首《生日自况》中有两句诗“作画著书鬓未斑,煮茶夜坐自安闲”,这就是他平日的生活写照。
王伯敏其实,王伯敏不姓王,姓阮,他的亲生父亲叫阮仙全。阮家当年是浙江省黄岩县一个普通的雇农。王伯敏1924年就出生在黄岩。阮家穷,他一岁多一点就被卖给温岭城里王家。王家生活还算宽裕。他3岁那年,生父专程从黄岩来温岭看他,虽然当时他已长高了许多,养得白白胖胖,但生父心里却仍不是滋味,两眼噙着泪花,看他一会儿就又一声不响地回去了。到了6岁,王伯敏就到温岭恒昌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王伯敏这个名字就是私塾的先生给起的,一直用到今天。后来他到县立小学读书。在县立小学他爱上了画画,课余时间就照着一本《芥子园画谱》临摹,三临五摹,画兴越来越浓,画技也越来越好,他和同学合作的一幅《石夫人图》被校长看到了,校长大加赞赏,还给了他一个嘉奖。画画之外就是爱好古诗词,背诗经、背唐诗宋词、查诗韵、辨四声、学读二十四种音节,偶尔自己也学着写诗填词,13岁那年的诗作《登石牛岭》:“三月西城外,烟笼岭下川。石牛无个事,日日卧山巅。”曾在学校师生间传唱一时。王老的诗词功底就是那时打下的。 王伯敏喜欢诗,喜欢“平平仄仄”、“盈盈汀汀”。他说:“读书、作画、看山到了会心时,诗句常常脱口而出。宋代有位诗人曾说:‘吟到老、改到老。’改诗之苦,惟有自己知道。他特别喜欢在更深之时,冷月斜照之下,酌上一口苦茶,外静内定,思绪无穷,那是种颇有禅味的境界,常会不由自主吟出几首诗来。是的,王老的诗是在书画界出了大名的,当年沙孟海、诸乐三等合作巨幅,画后题跋,内容通常由王伯敏拟就,他根据画面和现场气氛,每每有点睛之笔,在这方面王伯敏是很受同仁称道的。 “读书倦了画云山,落墨灯前不令闲,淡淡浓浓多是趣,小舟添在水湾湾。”1999年他出了一本《柏闽诗选》,收的是平日闲吟的一部分,包括论画、记游及起居400余首。
“写史要实,论理要明”
1942年2月,王伯敏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深造。在这所学校里他开始了美术史论研究,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了本学科杰出的带头人。当然最让王伯敏引为自豪的是他曾拜在艺术大师黄宾虹、徐悲鸿南北二虹(鸿)两位大师的门下,成了他们的得意门生,从而吸收了南北两地丰富的艺术营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在不经意中他自己也成了艺坛之巨人。1947年12月8日,王伯敏在北平石附马胡同后宅35号徐悲鸿府上行跪拜大礼,正式成为大师的弟子时的情景,至今让他激动不已。他跟随徐悲鸿虽然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大师的风范学养却深深扎根在他心里,让他终生受用不尽。1952年他来到浙江美院,居住在栖霞岭,与黄宾虹为邻,又成了黄宾虹的关门弟子。黄宾虹送给他八个字:“写史要实,论理要明”。王伯敏就是按照恩师送给他的这八字真言努力攀登的。他坚持鸡鸣起读。他读书必备纸笔,一有心得便取笔记下。如今他记下的笔记卡片无数,但凡到过半唐斋的人无不对他那书似乱山堆叠、文稿盈篚满箱的情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下的那首《生日自况》中有两句诗“作画著书鬓未斑,煮茶夜坐自安闲”,这就是他平日的生活写照。
- 上一篇:书画诗三绝 德艺誉九州 ——著名书画家范振绪
- 下一篇:世界名画中的十大美女
猜你喜欢
- 2015-03-13 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举行(图)
- 2014-06-06 梦里云山说大千
- 2014-02-16 刘云山参观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 2014-02-10 刘云山参观李铎诗词书法展
- 2014-02-08 沈鹏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举行刘云山作批示
- 2010-08-23 盱眙大云山汉墓已确认为诸侯王墓
- 2010-07-16 大云山汉墓主人是谁 屡被盗仍出土金缕玉衣
- 2008-10-30 千秋印学 金石长乐
- 2007-06-13 汉长乐宫遗址博物馆开放 展示古人藏冰用冰秘密
- 2005-12-18 刘云山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