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对景写生心造境

兰亭书童 2011-06-01 中华绘画 评论

王界山写生作品《新路通向白羊沟》68cm×68cm2007年

  记者:众所周知,这些年来王老师以现场写生见长,特别是能够直接将写生转化为创作,升华作品的意境和格调,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和赞扬。清华美院专门设立“王界山写生教学研究室”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好事,因为许多学员迫切需要有导师能够引领他们直接面对真山真水进行现场写生创作,这在学术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王界山:运用传统笔墨,直面大自然,抒写今天的山水形态,练就敏锐的观察概括能力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写生创作方法,这是训练学生进步的重要课题。如果再让学生抄照片、看录像式地作画,就等于将真切鲜活的感受过滤掉,那不是作者的亲历所为,在情感上就难以激动起来,没有感情的东西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要像李可染、黄胄、张仃等前辈那样真正收住心,“潜伏”于大自然之中,在生活的一线寻觅和发现最纯朴和闪光的东西,才能不断迸发创作灵感。

  记者:有的人为了逃避写生之苦,只好在画室里冥思苦想,在宣纸上“搬山头”,编制画面,寻找符号,并且宣称“天才是不需要写生的”,您这么看这种论调?

王界山写生作品《思接千载范公亭》136cm×68cm2009年

  王界山:所谓的天才其实就是那种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人。我研究了美术史后发现,只有在艺术上狠下苦功、饱尝人生冷暖和磨难、无倦无悔持之以恒者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李可染信奉的“困而知之”我也奉为真经。人类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生而知之”,如果生下来就什么都明白,岂不成神仙了。我唯独相信,只有在一次次的困惑中,不断地探索和反省、研究后才能有所感悟,逐渐走向成功的彼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王界山写生作品《秋山涌翠》68cm×68cm2007年

  记者:有不少专家认为您的山水画继承了元代大家黄公望落笔设色中的高雅、透明的传统水墨画的核心精神和表现形式及技法,借鉴近代黄宾虹的浑厚苍茫之意,力求在笔墨中不失丰富的语言变化,吸收当代李可染的厚重笔墨和浑然天成的元气,并从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构建出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汇。

  王界山:转益多师很重要。固守一家一派就是墨守一城一池,难有大成。艺术家必须具备登高望远的胸襟和勇气。

王界山焦墨写生作品《苍茫天地间》28.5cm×21cm2010年

  记者:关注时代意味着画家要与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读您的作品,深感其中既有很好的传统笔墨,又有鲜明的精神指向和饱满的生活气息,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王界山:在大自然中开启心性、体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不拘泥于物体的表象,而是取其核心精神,延伸其意象的表现力。要充分认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殊表现力,体会和掌控中国画的节奏感,不断提升画面的气韵、格调等,领悟中国画由内而外的大朴之美。

  晨报记者 杨现富

?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