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行为艺术花样百出

兰亭书童 2007-11-12 热点透析 评论

普通观众云里雾里


  第三届中日行为艺术交流计划展(成都)今(10)日将在成都三圣乡东篱菊园广场正式开幕,由于参展艺术家较多,所以有一半的作品已于昨日下午在成都钚现场艺术空间提前曝光。由于这是近年来成都最大型的一次行为艺术展,很多艺术爱好者都带着相机、DV等装备来到现场,艺术空间周边的很多普通市民也带着好奇的眼光围拢过来。


  表现欲望被比《夜宴》


  昨日下午2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的艺术家们开始了连续4个小时的作品展示,从第一个作品开始,几乎每一个作品都让观者或是目瞪口呆或是满头问号。来自日本的伊久间佑介第一个亮相,他的作品《我从不否认我的欲望》是奋力敲打自己面前放的三个盆、桶、碗,在连续不停使劲敲打了10分钟之后,三个器皿都已破碎。“这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围了一圈的观众交头接耳,满脸疑惑。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表现欲望”。“那这不是和《夜宴》一样!”不知谁冒了这样一句让人忍俊不禁的话。作品展示继续下去,菲律宾艺术家Kaye O'Yek把自己打扮成了蜻蜓,不停地吹口哨;中国艺术家刘玮连续抽了6支烟,硬是用口喷出来的烟在玻璃上写下了“滴水穿石”几个字;日本艺术家野本翔平将白色颜料涂膜在自己眼睛上,之后在原地使劲往上蹦,直到精疲力竭。


  普通观众看个热闹


  《轮盘赌》是昨日动用工作人员最多的一个作品,13个人跪在一大块黑色的纸板上,双手握拳双臂平举,组合成一个圆圈。一个篮球那么大的地球模型在这个“手臂圈”上不停地滚动。每当滚动要停止的时候,面前的人都必须用力挥臂让地球继续转圈。就这样不停地转了10多分钟,一名加入展示的女孩子终于由于手臂酸痛坚持不住,“地球”滚落下地。作者刘成英表示,这个作品展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建设地球靠人的双手,毁灭地球的也是人的双手。


  除了艺术爱好者,这些作品也吸引了不少普通市民围观,不过,他们很多人都是站在10米开外的地方张望,“你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吗?”记者随机问了一位中年观众。“搞艺术的,都是搞艺术的。”“那你知道他们这样做的含义吗?”他呵呵一笑回答道:“不知道,我就是看见那么多车在这里,带儿子过来耍,都说他们是搞艺术的。”看来,行为艺术想要走向普通的观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原因探究


  沟通少“裸露血腥”是误会


  早报讯(记者常雄飞)行为艺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前卫,中日行为艺术交流计划展策展人闫城表示,这次展览算是和普通观众沟通的一个窗口,不管结果怎么样,总比没有沟通好。不过,闫城承认,目前中国很多观众对行为艺术有不少误读,要推广行为艺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要怀疑艺术本身


  提起行为艺术,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裸露、血腥。但闫城认为,行为艺术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它和油画、装置、雕塑等一样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形态。行为艺术把艺术家的身体变成媒介,成为非常便宜而有效的艺术材料,让艺术家走出了自我封闭,更好地参与到社会问题当中,它具备突发性和偶然性,会制造时效性,很容易吸引一些观众的眼球。日方策展人霜田诚二也表示:“日本的行为艺术家也不多,行为艺术展也比较少。行为艺术本有前卫、反传统的一面,这样的东西出来之后,大众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请不要怀疑艺术本身。”


  误读造成沟通障碍


  “闭门造车”,“艺术家自己的游戏”,“不堪入目”……很多这样的评语,让这种本来就比较前卫的艺术形态生存空间变得狭小。闫城坦白地说,行为艺术的大环境并不好,“首先,行为艺术不像其他的当代艺术一样可以收藏买卖,因此行为艺术家本身就比较少,资金来源也很困难。这次展览我们甚至都无力承担外国艺术家的机票,只是提供了成都的吃住。全靠日方策展人在日本找到了一笔艺术基金解决了难题。其次,大众包括很多艺术家对行为艺术都有误读,加上沟通很少,误会就深了。”


  闫城认为部分行为艺术家过分宣扬血腥和裸露导致了大众对整个行为艺术有误解,“艺术家的认识偏差,导致了艺术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其实,多数行为艺术家都不认同血腥和裸露。如果一个艺术作品多数观众不喜欢,那这个作品就不值得推崇。”

Tags:花样百出   行为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