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喜欢听到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是,脱离实际的表扬就是谎言。并且,表扬听多了就会产生一种自傲心理,自傲的人很容易麻木,麻木后也就再也听不进真话了。而现在,稍微关注当下的人,都能看到中国书画界表扬声一片,漫无边际的表扬也就变成了谎话连篇,而对谎话最大的打击就是真言;《废纸论》就是一本道出了真言、对中国画的健康发展有着独特贡献的书。
之所以说《废纸论》是一本道出了真言的书,主要源于其作者林逸鹏教授,运用了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书画发展中的问题,理性认识当代中国书画的结果:“收藏当代人传统型的书画作品等于收藏废纸”。这一论断严重挫伤了那些在谎言中自鸣得意的艺术庸才,为了面子和利益,他们把用传统笔墨混饭吃的行为解释成伟大的卫道之事。把世人对传统的表扬等同于对传统笔墨的表扬,把对传统笔墨的表扬等同于对传统笔墨在当代社会延续的肯定,于是传统绘画大师的论述,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传统型书画作品在当代延续的理论基础。但林逸鹏的“以传统笔墨为根本内核的传统中国书画的辉煌属于历史,但在当代已走向死亡。中国书画未来是美好的,但必须抛弃传统笔墨,创造新的笔墨语言”观点,是在对传统中国书画作出了深刻理性分析后的结论,使那些自冕的卫道士桂冠原形毕露——遮羞布。
《废纸论》立论于文明形态的转换。当代中国书画家继续沿用农业文明社会中形成的语言形式去面对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必然陷入力不从心或者词不达意的尴尬局面。对此问题的解决,绝非依靠“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创新”简单的方法所能奏效,因为这两种文明形态的矛盾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试图依靠在表层继承传统的语言形式去发展中国书画,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其结果只能是废纸。
在当今对中国画的评论中,用感性代替理性、私情代替原则的肤浅而丑陋的文风已经泛滥成灾。《废纸论》则理性地、深层次地、严酷地剖析了传统中国画的内在关系,为当今传统笔墨型的中国画作出了一份令人不得不信的病理报告。以冷面判官的身份,近乎残酷地作出了一个理性且真实的把握:“中国画画坛废纸泛滥,废纸的类型多样,不再一一列举,但对传统笔墨的依恋是它们共同的症状。传统笔墨情结是横搁在当代中国画画家心灵上的魔障,它必将被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逐步摧毁”。
林逸鹏治学态度严谨。当今许多对中国书画的评析文章,大多凭借一些古代书画论或者某个名家的片言只语作为论述的根据,这种牵强附会的论证常常使作者的观点苍白无力。而《废纸论》则包含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从构成中国书画的诸多重要方面着手剖析,深度把握当今中国书画问题之所在。如中国画的造型法则,根源于直观的观察方法,直观的观察方法又根源于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靠天吃饭的生存方式下,无需对自然作出深刻的理性把握。“似与不似”造型法则是直观观察方法的必然结果。传统中国画语言形式的精髓——传统笔墨,从魏、晋时期到20世纪中叶,在经历了理性化、个性化、综合三个阶段的充分发展之后,已经完成了在传统中国画范畴内的历史使命。向读者理性地揭示了中国画的深层次学问。
在《废纸论》一书中,虽然用不多的篇幅涉及了书法、美术高考、收藏之类的问题,但都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读后让人不得不深思。
《废纸论》一书文风朴实。既不用古人词语故做玄奥,也不弄流行时髦的洋词忽悠读者,但能在平实中见真精神、真道理。朴实无华的文风却常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方式叙述,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解开心中的谜团,表面上看是作者把握文字的能力,本质上是得益于高屋建瓴把握所说问题的实质而获得了表述的自由。
《废纸论》从一个艺术观点发展成为一本逻辑严密的专著,一定花费了作者的巨大心血,用林逸鹏自己的话说:“《废纸论》是我从事二十多年的一份战地报告。”因是来自作为一个画家直接的心理体验,故都是实话实说,绝无当今理论界盛行的溜须拍马之词,让读者犹如呼吸到一股新鲜空气。《废纸论》的深刻和真实,使之成了习惯于在谎言中自我欺骗的人不敢正视的一本书,这使人联想到许多病人怕见医生的现象。
当然,对一本书的最好解释是读者自己的感受,再好的介绍,对一本自成系统的书都可能是画蛇添足吧。我想,如果谁对说真话感兴趣和关心中国书画、美术高考、收藏这类问题,最好读一下《废纸论》,一定会有所收获。
- 上一篇:王羲之晚年的书学思想与草书创作
- 下一篇:仰观汉魏 下窥唐宋——书法创作漫谈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