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纸端乞米

shxw 2007-10-25 软笔书论 评论

    唐广德三年,关中大旱,五谷歉收。其间,颜真卿家也因此困窘,左支右绌,数米而炊,于是便向好友李太保李光弼求援,“拙于生事,举家食粥米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这便是其《与李太保乞米帖》的由来。按理说,已官至刑部尚书、知省事,晋封鲁郡开国公、二品勋阶,且是平定安史之乱功臣的颜真卿,面对这般旱魃亢虐,当是衣食无忧、泰然处之的,但却要因此等小事,抹开颜面,央告于人,令人感慨喟叹,而官至鲁公这一级,本是很讲究面子的。全家老小,面黄饥瘦,衣衫褴褛,长者,啼叽号寒;幼者,嗷嗷待哺,景象与平民市井何异,与黔首兆黎何异。

    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瞋目、力士挥拳的《多宝塔碑》相比,与悲怆凄然、义愤作色、肝肠寸断、心烦意乱的《祭侄文稿》相比,《乞米帖》虽说是圆转遒劲,篆籀意气,结体自然,行草相参,较之他的其他行书作品,则不再神采艳发、龙蛇生动、诡形异状、连绵驰骋,却渗透着一股恪守不渝、两袖清风、质直坦荡之气。举家食粥已数月,今又断炊,书札如何能神气得起来,爽畅得起来?“拙于生事”的无可奈何,“惠及少米”的矜持拘礼,多少使这幅作品有些束手束脚,黯然神伤。米南宫评论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馨露在于此书。”黄裳在其《溪山集》中也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甚是,甚是。

     三朝元老,久经宦海,门生属员遍及朝野,故旧新知身处要职,本可以优游林下,坐享其成,但耿廉狷介、守正不挠的颜真卿,从善如流,庙堂有鲠论,嫉恶如仇,天威不使屈。于是每每犯上惹怒,流徙边远。这是他的做人原则,也是其字的内涵所在,这一点,研习颜体者当有所领悟体会。苏轼在其《题鲁公帖》中曰:“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傅山在其《霜红龛集》中有诗云:“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古之善书者夥矣,独以贤哲传远者,寥寥可数,非贤哲必能书,惟贤哲能存身,其余泯泯,不复见耳。反例也有,如宋之蔡京秦桧,明之严嵩,爵位尊崇,书法文学皆臻高品,却因大节已亏,后人弃之,湮没不传。古之如颜鲁公那样箪食瓢饮、身无长物的高位清官还有许多,如明季的海端,知淳安县时,穿布袍,吃糙米,死后所遗,只有葛布帏帐与破烂竹器,生前好友,醵金为殓;清朝的于成龙,远知罗城,惟以粗粝疏食自给,死时箧中仅官袍一袭,罐中少许盐巴豆豉而已。    

    黄庭坚敬重颜真卿品格,取字即鲁直,任国子监教授期间,尝以书换米,贴补家用,故自嘲自己的书法是“乞米帖”。

     摘自2007年1月14日《文汇报》 介子平 文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