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西泠印社社长为什么难产?

shxw 2008-07-25 软笔书论 评论

    素有“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之称的西泠印社,因启功仙逝,社长一职竟然空缺了三年。这三年可谓波谲云诡,人心叵测,一些接近社长人选的人欲言又止,觉得自己有可能、又没有可能胜任。

    于是,西泠印社社长一职,引起人们的广泛议论,具有代表性的是林岫之说:“坦白地讲,西泠印社社长的人选,在偌大的当代中国,不可能没有;眼下踊跃自荐并豪情满怀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谁都清楚,确定西泠印社社长人选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远过于确定一般协会主席的人选。如果大家深信而且也确乎存在众望所归的话,还用得着摸底、酝酿、动员、推举、行政批定等如此复杂的过场吗?”

    西泠印社社长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原因是“西泠印社不仅仅属于印人,其范围原泛及篆刻、绘画、诗文、教育,甚至还旁涉戏剧音乐等,所以因其特殊和特定的资历,她毋庸置疑地成了吾国百年文化史,特别是书画篆刻史的活见证。”

    尽管西泠印社的“博雅”不可替代,在艺术、学术领域的唯一性举世公认,但,这不是社长一职难产的理由。西泠印社创办于清末——一个封建政权的末年,个人崇拜和封建等级观念,与这个艺术团体共生共荣。然而,那个风雨飘摇的社会尽管千疮百孔,文化人依旧恪守传统道德,人格修炼还是读书人的精神向往。随即进入的民国,脆弱的民主没有给国家带来富饶,给公民带来幸福,却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思想的自由,平等发展的机会。此时的西泠印社,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直延续至今。历任社长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以艺术、文化、学术的丰功伟绩,以官方的高度认可,形成了一道深致的人文景观,令人高山仰止。这恐怕也是我们对未来社长寄予太多期望的原因,进而让我们对本不该大惊小怪的社长一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猜想。

    以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纸媒与电子媒体的普及与泛滥,无限扩大了人们的审美途径,书法、篆刻永远失去了主宰读书人精神生活的可能。西泠印社在时间的纬度就跨越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特殊的艺术社团,是无可争议的。其历史意义远远大于在当今中国的现实影响。她在艺术教育、学术研究、艺术创作诸领域,已没有多少独到之处。

    那么,为什么社长难产,为什么在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当下,我们依旧秉承传统价值观念,以“人治”的陈腐思想,呼唤着所谓“超人”、“大人”、“伟人”的出现,似乎没有“四副两高”的官职,没有学贯中西的学问,没有举世公认的才华,就胜任不了一个艺术社团的社长官职。试问,这一切的外在原因之外,我们是不是需要诘问社长的行政能力,执政的方法,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一个世俗社会的“影响”指数,又以虚名代之,如何替代得了一个行业和一个艺术团体的发展需求?

    其实,西泠印社的社长不至于迟迟浮不出水面。我有两点建议,不妨饶舌,仅供抓耳挠腮的决策者们参考。第一,进行西泠印社的体制改革,将社长任职的终身制,改为任期制,任期不超过两届。第二,社长一职,由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候选人需要在社员代表大会发表施政演说,阐述如何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如何繁荣艺术创作,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培养人才等问题。最后,由社员代表投票表决,选出社长。社长任期内,社内和社外相应机构需要加强监督,确保社长执政的决策透明,权利公开,杜绝腐败事件发生。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普世价值,对所有生命的尊重,给所有生命以发展的机会,对领导权的平等竞争,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的价值。我相信,西泠印社的社员,有能力担任社长一职的人不计其数,只是我们无法言说的复杂心态和不切实际的心理期待,为社长的出现设置了人为的障碍。是的,如同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一样人格伟岸、学识渊博的宗师越来越少了,但是,具有现代社会的行政运作能力、现代科学知识和自由思想、法制观念、民主意识的当代知识分子,也是前者历史性的缺失。那么,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需要向古人学习、致敬,但我们也需要鼓起勇气,相信今天,相信自己,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把历史遗留下的以及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做好。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