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三、王国维氏说
(1)从A57的文例上看,是李柏上书张氏的表文。《独断》:“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诣尚书通者也。”此乃后汉的表文形式。作为奏文,似《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首云:“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末云:“臣晨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樊毅复华下民租碑》所载奏文,文例亦同,皆无“臣某言”三字。
晋时期的奏文沿用后汉的奏文体式。刘琨的《劝进表》等首云“某年月日。某官臣某顿首死罪上书”(“书”字上另本脱“尚”字)。今此纸第一行,首有“尚书”二字,则其前一、二行必云“某年月日西域长史臣柏顿首死罪上”,至“尚书”二字乃提行书。史晨、樊毅二碑皆然。开头部分书“臣某言”,实兼备了汉时代的表文和奏文的体式。
知其为上张氏表者,张骏虽一称臣于赵,又以事晋为名,然西域长史乃其属官,不容自通于晋赵,故所上者必骏或其子重华。
张骏当初自称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后称假凉王。李柏表文乃云上尚书,又自称臣柏者,《晋书》:“骏虽称臣于晋,而不行中兴正朔。……官僚府寺,拟于王者,而微异其名。二府官僚,莫不称臣。”盖纪骏称王以后之事。此表当亦上于骏称王之后了。
(2)其它二纸,书中所署月日,所言事件、人名,一一相同,实际上是一书之草稿,其所致之人,当即焉耆王。
书中“王使回复罗从北虏中”的北虏,是匈奴的遗种。后汉以来,常在伊吾、车师间。谓之北虏者,当时尚使用后汉的用语。使回从北虏中,盖自敦煌直北,取《魏略》之所谓新道,必定是北道诸国之使。此时北道诸国,车师已亡,唯有焉耆、龟兹、疏勒三国(见《流沙坠简补遗》的考释)。而龟兹、疏勒之使,当取碛道(即《魏略》之中道),不得从北虏中。唯往焉耆者,则或从北虏中经高昌而西,或由碛道而北(即杨宣伐焉耆之道)。有二道可从故须明言回使所从之道。则此二稿为致焉耆王书无疑。时焉耆使者已回,张氏之使又出,故西域长史腾书以告之。
(3)其作书年代,也略与表文同时。
第一稿(A60)云:“今奉台(译者按,着重号按原文。下同)使来西”,第二稿(A61)云:“诏家见遣使来慰劳诸国。”“台”与“诏家”都是晋时用语,天子的意思。
据《晋书》惠帝纪,永兴元年,帝幸长安之时,唯仆射荀藩与其遗官在洛阳,为留台,承制行事,号为东西台。又,《石勒载记》:“乃命洛阳为南郡,置行台。”晋以后袭用之语,六朝人谓天子之居为台城,天子之军为台军,天子之吏为台司。此处台使属同类。
诏家也是晋时代的言语,指天子。按《苻坚载记》,坚时国有童谣,曰:“河水清复清,苻诏死东城。”《桓玄传》:“左右称玄为桓诏,桓胤谏曰:‘诏者,施于词命,不以为称谓也。’汉魏之主皆无此言,唯闻北虏以苻坚为苻诏耳。”现此书称诏家,又在苻坚以前。诏家,犹言大家、官家。知台与诏家指称张氏。
当时,东晋的使者,尚不能径至凉州,何况塞外。假使说石勒之使,即令道出骏地,骏之臣子决不甘以台使称之,则所谓台使与诏家,实谓张骏,而骏未假凉王以前,也不能有此称。然则此一表,二书,皆作于张骏称王以后。
张骏称凉王之事,不见《晋书》本传,《魏书》虽纪是事,但无年月。伪本《十六国春秋》系此事于咸康元年,《通鉴》则系之于永和元年。伪本《春秋》其于系年舛误颇甚,殊不足据。《通鉴》记骏分置凉、河、沙三州后,即记其称凉王事,与《魏书》相合。按,骏之自署,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督摄三州”,则骏之称王,实以置三州为张本。自是以前,骏自领凉州牧,既分三州,称凉王,乃以世子重华为凉州刺史。《晋书》纪重华刺凉州在永和元年,则骏之称王亦在是年。即此表与书翰书于永和元年之后。而骏之卒在永和二年(伪本《十六国春秋》记卒于永和元年,《魏书》为“建国九年卒”,二记载不合。现从《通鉴》)。所以,此三纸不在骏世,则在重华之世,固可断言。时焉耆王龙熙已降伏(永和元年),故西域长史与之通书。张氏之使得至西域,此求之情势而亦合者。
(4)然李柏为西域长史,实不始于此时。《晋书》:“西域长史李柏请击叛将赵贞,为贞所败,以减死论。”又:“初,戊己校尉赵贞不附于骏,至是骏击擒之,以地为高昌郡。”二事均无年月。然骏永和元年所置河州中有高昌郡,则赵贞之灭,当在永和之前。然则李柏——为长史于赵贞未定之前,而尚任于张骏称王之后,盖前此“以减死论”,自当去官,或以平赵贞与征焉耆之功再任。
(5)“参事”者,参军之略。后汉末,孙坚始参车骑将写张温军事,后遂为官名。然晋以后多略称参军,其称参事者,唯见于此书。
“海头”之解,见书本之序(译者按,即《流沙坠简》序)
以上王说我几乎是全面的赞成,逻辑严密,行文规范,真不愧属于中国传统文人的思维;但是:
(1)李柏书翰若不在张骏之时,即在重华之时,然“重华之时”又是如何获得的呢?由于检阅《前凉使》时有过印象,我对这一点持有疑问。
(2)关于李柏的再任,论述不够清晰。
(3)书翰中的用语有详细的注解,而“慰劳诸国”没有触及。这也是其中的问题。(待续)
猜你喜欢
- 2008-09-08 李柏书稿年代考(五)
- 2008-09-08 李柏书稿年代考(四)
- 2008-07-06 李柏书稿年代考(一)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