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俊卿,字仓石,中年后改吴昌硕,亦作苍硕,辛亥后以昌硕行,号缶庐,别号苦铁、大聋被荷亭长等。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任江苏安东县令一月即辞。寓沪涓书画印为生。1904年与吴德等创西泠印社于杭,任社长。近代书画印大师,工诗。著有《缶庐集》、《缶庐诗存》、《缶庐印存》等,有多种书画印集行世。
缶老功堪几代师?风从云偕世贤随。
磅跨浑厚金石气,俊逸书龙最伟奇。
这是我十多年前写的咏吴昌硕书法的一首小诗,诗自不佳,表露了我当时的心态。在我的个人感受里,有好长时间是非常佩服吴台老的艺术的,特别是他的画和印,而于书法则不甚喜欢,尤其不太看好他的行草书。但是认识总会改变。就如同对于齐白石书法的欣赏也有过过程上的转变一样。
吴昌硕很少谈到书法,尽管他下过一生的功夫。遍翻其入室弟子著名画家王个簃所写《王个簃随想录》,其中所记事多师与之谈诗论印,而书法之事寥寥。迄今为止,还未见有比沙孟海先生《吴昌硕先生的书法》一文更有研究吴书价值者。这篇文章虽短,但关于吴昌硕书法的关键地方都点到了,直入肯綮,要言不繁。如果欲探吴昌硕对书法的见解,只好向他的诗文中寻消息。他在《缶庐集》中有《何子贞太史书册》一诗,中有二句,尽揭本来:“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纵入今人眼,输却万万古”,“强抱篆隶作狂草,素师蕉叶;临元稿”。吴昌硕书法不仅根抵在于秦汉(一如其印),而且亦追求古朴美——金石篆籀之气。先秦石鼓文与汉碑正是吴昌硕篆书基础。得益于石鼓文的笔力骨线,又胎息于汉碑的魄力气度,成为吴昌硕书法的两大支柱。在美感追求上,吴昌硕自谦:“纵入今人眼”,仍“输却万万古”——还远不够高古。至于“强抱篆隶作狂草”一句,是说自己不为成法所囿,要自出机杼——怀素书写蕉叶并无所依傍呀。引篆隶作狂草,即所谓革中有篆籀气。显然,吴昌硕书法,行草中求篆隶意,篆隶中兼草书气,在他的书法中“篆”与“草”正是一个对倒。吴的书画印皆以气势磅礴、真气弥漫为胜,他自谓:“苦铁画气不画形”,同样的,他的书法也是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势如破竹,劲如强驽。因此,他推重祝技山的草书“今来古往法谁晓?颠素而后祝京兆”,他其实也颇自信:“我口三百年后争逐鹿,不知龙可从兮虎可伏!”(《缶庐集》卷三)沙孟海先生因之说他:“行草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下笔迅疾,虽尺幅小品,便自有排山倒海之势”,当为的评。沙先生又说他“势疾而意徐,笔致如精铁蟠屈”咱是见地恰当。
吴昌硕行书以及草书的笔法是“如锥划沙”式的,从形态学角度看很单调,但因为他笔力强,笔气厚,笔势壮,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可以被其“力”与“气”的美所吸引所感染而不去计较那方面的缺憾。在这一点上,他的隶书亦如此。吴氏书法粗扩奔放,诸体杂读,率然芜然,其佳者,如龙蟋铁屈,其差者,有横斜习气,粗率少余韵。
中国的书法,古来有尚静美亦有尚动美者,亦有兼之者。吴昌硕书法尚动美之书法,夭矫放纵,不可局限。相比而言,其书法不如沈寐叟凝炼,不如于右任冲和,但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它的独到正在于这种强悍朴野,这种率放不拘,这种粗烈秾酣,我们从中可以品到血性,咂到刚强,赏到风风火火,体玩到有关生命的大放旷与文化的大朴质。然而这只是吴昌这个生命文化的个体的专利,步武者则皆不免于陷入种种尴尬——因为吴氏的“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的人本与精金石通诗文的文化修养不是追随者都具备的。
或许,吴昌硕的行草更像“一笔书”,它的行气几乎没有间歇和停顿,所以它在最后一笔上尽情宣泄,作往往最后的一笔。我前面说其书的笔法是单调的,但如果我们仔细把玩,又不难赏会到锋銛的起伏波澜,微茫变化,我以为,这是书家的诗人气质与心怀所给予其作品的——放是外表,变是内蕴,粗是形貌,细是神情。孙过庭《书谱》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间,殊烟挫于毫芒”,吴的行草正合于此。时人作草,习于王铎、傅山与吴昌硕,仅得皮毛,仿佛其气势而断无其精微,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实不可不察。秾酣郁勃之美,汇于吴氏笔下,其密丽苍茫处实可于书史长河中浮出水面作左右望。这种写气书神的着眼点,我以为才是昌硕先生的真正胜人处,因此,我也不必斤斤于其书迹的点画确有狼藉处了。
不过,前人如向?、马宗霍等对其写石鼓大篆颇有批评,其烈者竟谓“了无含蓄,村气满纸,篆法扫地尽矣”冯宗霍),自不免夸大其辞。“了无含蓄”是特点,不是缺点——喜含 蓄与喜率放完全是审美接受中的偏好。“村气满纸”是朴野生辣气息的浓缩化——这道出了吴书的习气,然而“风习”也是“风格”的一个组成因素。试问,自汉《张迁碑额》后,千数百年间又有几人写出过吴昌硕石鼓那样荡气回肠的大篆呢?
- 上一篇:书法:困兽之斗或凤凰涅槃
- 下一篇:浅析草书艺术赏析
猜你喜欢
- 2015-03-13 吴昌硕作品《日有喜》真伪考
- 2015-03-12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名家作品亮相春拍
- 2015-03-11 马子恺书法艺术专场拍卖22日开拍
- 2015-03-11 浅析王铎的书法艺术及作品市场走向
- 2015-03-11 专家评论:古玩艺术品能当股票买吗
- 2015-02-03 段俊平:书法艺术的时代性与传承变革
- 2015-02-02 《吴昌硕遗墨》出版
- 2015-02-02 《吴昌硕遗墨》出版
- 2015-01-13 “沈门七子”书法艺术专修班1月10日在合肥开班
- 2014-12-01 含道映物 胡抗美书法艺术精品展在龙都濮阳举行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