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篆刻 > 印坛人物 / 正文

鲁迅的篆刻观

shxw 2007-09-10 印坛人物 评论

 

鲁迅先生在致壶父(李尹桑)的信中论及对篆刻家的评论,摘录如下:
  “僕于西泠,差喜龙泓(丁敬),余子圭角太甚,似伤和雅。皖派折心石如(邓石如),白文为佳。若吾乡(安徽歙县)垢道人(程邃)、巴予藉(巴慰祖)二公,非特开西泠之祖师,而且阐古玺之秘奥,能(早)于陈簠斋(陈介祺)、王廉生(王懿荣)诸子数百年前具此慧眼。在敝人坚持斯论,未免有齐人称仲之诮也。近贤如赵悲庵(赵之谦),亦推崇巴氏,真能不囿于畛域者也。流日篆刻之士,鉴于齐、鲁、吴、越,近年金石家新出土印谱,学风渐响,周秦古玺求奥竅。……”

    鲁迅先生对于金石考证是极有研究的,他的著作中有关这方面的文字亦甚多,上述文字又让我们了解了鲁氏的篆刻观,他对程、巴二人的推崇,点出其篆刻风格的特殊贡献是其篆刻中呈现出的古玺印风,尤其是以金文文字入印上颇新的创见。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学古”的思考可能是鲁迅先生对于篆刻学习入门的基本要求,也是必经之道。鲁氏曾在《蜕龛印存》序(代)中言及:“后世喜事,益多其制,向壁刊勒,古法荡然。元吾邱子衍力主汉法,世稍稍景附,乃复见尔雅之风,至于今不绝。……又古之印章,执政所持,作信万国,故铸鑿之事,必有世守之法度,可为后来准的;铁书之宗汉铜,固非徒以泥古故也。……”从这段序言中,可清楚明了鲁迅先生是提倡印宗汉铜印的,也可以使我们体会到“印存古法”有何好处。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