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在临窗的画案上泼墨挥洒,窗外鸟笼里的八哥不停地鸣叫雀跃,刘克刚也偶尔会停下手中的画笔,朝八哥学几声鸟鸣,引得笼里的八哥更加亢奋。待刘克刚一幅紫藤八哥图完成,笼里的八哥望着画面上的八哥,“八哥八哥”叫个不停。刘克刚自十岁迷上画八哥,七十多年来,画了多少幅八哥,他记不住了;养了多少只八哥,他也记不清了。好多次,不小心笼里的八哥飞出去了,三五个时辰,八哥自己又飞回来了。
至今,刘克刚的书画作品分别被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收藏。1985年,刘克刚的《芭蕉八哥》与著名画家吴作人、潘天寿、溥佐、陈小毅(岭南画派创始人)等的作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辑入中国画1985年挂历出版。《紫藤八哥》收入《海峡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在台湾出版。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签名铭章艺术总览》等分别介绍了刘克刚,被誉为“蜀中刘八哥”。张爱萍将军曾题“艺精”相赠,落款“克刚方家雅正”。刘克刚最近将搜集的自贡地区晚清至今二十几幅名家作品拿到北京荣宝斋代销,结果荣宝斋只留下刘克刚的两幅八哥图。
1917年,刘克刚出生在威远县石牛寨一位富商家庭,祖父、父亲喜爱书法,外祖母、舅舅爱好书画。他的远房叔爷刘君悫是著名书法家,曾在刘家住过半年,辅导刘克刚书法。刘克刚10岁时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常有乡邻央他写“香火板板”(祖宗牌法)。他的二哥喜欢养鸟,养有许多八哥,受其影响,刘克刚也自小喜欢八哥,画八哥,在著名画家张绍龄指导下专攻花鸟画。刘克刚17岁时考上成都东方美专,受教于冯建吾教授,当时,他画的八哥在美专已是有口皆碑。
五代时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都是花鸟画名家,他们不同的创作激发和个人风貌,使花鸟画分为两大流派———“徐黄二体”。黄筌派是工笔花鸟画体系,以勾线、填色、染色为主,造型严谨,工整艳丽;徐熙则开写意花鸟画之先河,重水墨、重意境、重笔触,超脱淡逸。世人总结为“徐熙野逸、黄家富贵”。后人兼收并蓄,形成“工兼写”方法。刘克刚的花鸟画也是走“工兼写”路子。
细揣刘克刚的紫藤八哥图,果得徐黄、八大、任伯年、吴昌硕等画风之精髓。布局上老藤粗壮,龙蛇妖娇,缠绕自然合理又富于变化;藤叶花生机勃勃,聚散有致,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刚柔相济,形成使人愉悦的节奏美旋律美。
将刘克刚的紫藤八哥图、芭蕉八哥图与宋代法常的《松树八哥图》、明代林良的《鹰击八哥图》相比较,就会发现,刘克刚的八哥多为欢叫中的八哥,配以芭蕉、紫藤,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沉寂不浮躁,平和淡泊,使人想起江南水乡,蜀南村寨、小桥流水、幽篁茅屋、疏篱豆棚、麦田菜花儿……刘克刚的八哥用墨大胆,浓墨近乎焦、淡墨近似无,中有色阶过渡,使八哥更为生动、活泼、朝气蓬勃,行神兼备。三五八哥,有聚有散,将翱将翔,呼应顾盼。使整个画面大开大合,疏密分明,得势而极富动感,传达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美感。 “老来思变总欣然,不弄玄虚哪耐看。破墨纵横无定法,漫将秃笔点春烟。”这是刘克刚的自题诗。如今,88岁高龄的刘老虽身居闹市,在滚滚红尘中仍天天与八哥对话,思索悟道,然后在宣纸上表达出来,成为一幅幅传世精品。
来源:四川日报 陈茂君 2005.7.29
至今,刘克刚的书画作品分别被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收藏。1985年,刘克刚的《芭蕉八哥》与著名画家吴作人、潘天寿、溥佐、陈小毅(岭南画派创始人)等的作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辑入中国画1985年挂历出版。《紫藤八哥》收入《海峡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在台湾出版。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签名铭章艺术总览》等分别介绍了刘克刚,被誉为“蜀中刘八哥”。张爱萍将军曾题“艺精”相赠,落款“克刚方家雅正”。刘克刚最近将搜集的自贡地区晚清至今二十几幅名家作品拿到北京荣宝斋代销,结果荣宝斋只留下刘克刚的两幅八哥图。
1917年,刘克刚出生在威远县石牛寨一位富商家庭,祖父、父亲喜爱书法,外祖母、舅舅爱好书画。他的远房叔爷刘君悫是著名书法家,曾在刘家住过半年,辅导刘克刚书法。刘克刚10岁时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常有乡邻央他写“香火板板”(祖宗牌法)。他的二哥喜欢养鸟,养有许多八哥,受其影响,刘克刚也自小喜欢八哥,画八哥,在著名画家张绍龄指导下专攻花鸟画。刘克刚17岁时考上成都东方美专,受教于冯建吾教授,当时,他画的八哥在美专已是有口皆碑。
五代时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都是花鸟画名家,他们不同的创作激发和个人风貌,使花鸟画分为两大流派———“徐黄二体”。黄筌派是工笔花鸟画体系,以勾线、填色、染色为主,造型严谨,工整艳丽;徐熙则开写意花鸟画之先河,重水墨、重意境、重笔触,超脱淡逸。世人总结为“徐熙野逸、黄家富贵”。后人兼收并蓄,形成“工兼写”方法。刘克刚的花鸟画也是走“工兼写”路子。
细揣刘克刚的紫藤八哥图,果得徐黄、八大、任伯年、吴昌硕等画风之精髓。布局上老藤粗壮,龙蛇妖娇,缠绕自然合理又富于变化;藤叶花生机勃勃,聚散有致,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刚柔相济,形成使人愉悦的节奏美旋律美。
将刘克刚的紫藤八哥图、芭蕉八哥图与宋代法常的《松树八哥图》、明代林良的《鹰击八哥图》相比较,就会发现,刘克刚的八哥多为欢叫中的八哥,配以芭蕉、紫藤,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沉寂不浮躁,平和淡泊,使人想起江南水乡,蜀南村寨、小桥流水、幽篁茅屋、疏篱豆棚、麦田菜花儿……刘克刚的八哥用墨大胆,浓墨近乎焦、淡墨近似无,中有色阶过渡,使八哥更为生动、活泼、朝气蓬勃,行神兼备。三五八哥,有聚有散,将翱将翔,呼应顾盼。使整个画面大开大合,疏密分明,得势而极富动感,传达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美感。 “老来思变总欣然,不弄玄虚哪耐看。破墨纵横无定法,漫将秃笔点春烟。”这是刘克刚的自题诗。如今,88岁高龄的刘老虽身居闹市,在滚滚红尘中仍天天与八哥对话,思索悟道,然后在宣纸上表达出来,成为一幅幅传世精品。
来源:四川日报 陈茂君 2005.7.29
- 上一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绘画作品所属权屡起纷争
- 下一篇:“苏葆桢天价国画撤拍事件”追踪
猜你喜欢
- 2013-11-05 与古为新--2013蜀中国画大家(北京)精品展
- 2012-11-20 [视频]蜀中刘八哥-----刘克刚
- 2010-08-12 蜀中大家赵蕴玉书画展13日亮相成都
- 2010-06-02 蜀中刘八哥去世一周年书画家齐聚共缅怀
- 2009-10-28 中国书画报专版刊登蜀中刘八哥--刘克刚
- 2009-10-13 蜀中刘八哥仙逝
- 2009-09-21 60年100家刊登蜀中刘八哥---刘克刚
- 2009-07-14 蜀中刘八哥刘克刚当选2009当代画家百杰榜名家精英
- 2009-06-11 刘八哥飞走了
- 2009-06-08 天堂“飞来”蜀中刘八哥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