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一代鬼才——廖冰兄

兰亭书童 2009-10-10 中华绘画 评论








一代鬼才——廖冰兄


 


  来源:北京商报




















  廖冰兄












  廖冰兄 中国现代漫画家。


  1915年10月生,广西武宣人,成长于广州市。


  1935年高中师范科毕业后当小学教员。翌年以《标准奴才》一画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


  1938年初,在广州举办个人抗战连环漫画展。3月,在武汉参加抗战漫画宣传队。曾编绘《抗战必胜连环图》,创办桂林行营美术训练班及《漫画与木刻》杂志。


  1940年在重庆担任《阵中画报》编辑,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动画设计等。


  1945年与叶浅予等人举办八人漫画联展。


  1946年举办个人《猫国春秋》漫画展。翌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与他人联会举办《风雨中华》漫画展。


  1949年起任历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漫画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当如今的人们为朱德庸、蔡志忠、几米的漫画津津乐道时,廖冰兄的悲愤漫画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别忘了文化人的激情、信仰、责任。


  廖冰兄的漫画是独特的,看他的漫画会感到莫名的沉重和压抑,甚至笑中带泪。他自己也说:“中外古今的漫画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而我的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不是使人感到轻松而是感到压抑、震撼。”



  作画要不老实做人要老实


  廖冰兄,原名廖东生,幼时父亲亡故,母亲改嫁,廖冰兄被人侮为“油瓶仔”。继父不仁,他只好夜宿破庙,6岁的妹妹廖冰抵押给人做婢女。他常思念可怜的妹妹,故易名为冰兄。


  郭沫若曾问廖冰兄:“你的名字怎么这么怪,自称为兄?”在旁边的《美术家》杂志主编王琦代答:“他妹妹叫廖冰。冰兄之名者,廖冰之兄也。”郭沫若听罢,不禁幽默一番:“原来如此。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


  廖冰兄幼时喜爱画画。学画时,无画册,月份牌成了摹本,没有颜料,他把红砖头碾碎做红色料。他17岁时开始创作漫画,多取材于周遭的生活。他热爱生活,但他的画里“没有春天,没有阳光”之类闲情逸趣,这正是“冰兄特色”。1946年,费正清夫人费慰梅时任美驻华使馆文化官员,在参观《猫国春秋》后对廖冰兄说:“美国画家的作品,只起装饰房间的作用,而你这个中国漫画家的作品却是政治的重磅炸弹。”


  在作画与做人问题上,廖冰兄说:“作画要不老实,做人要老实。”



  漫画开创“冰兄时代”


  从1932年到1994年,70余年的漫画生涯起起伏伏,但廖冰兄一直恪守着他的艺术原则。在他一生的4个创作高潮中,抗日战争初期的连环漫画以《猫国春秋》为代表的抨击国民党政权的组画,使他赢得了“一代鬼才”之誉;而1979年之后,《自嘲》、《噩梦录》等反思之作,则开创了80年代漫画界的“冰兄时代”。


  1979年,廖冰兄组织“六人漫画展”,首次展出《自嘲》、《噩梦录》,控诉十年浩劫。那是美术界乃至文化界的奇观,展览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共鸣,尤其是《自嘲》:一只大瓮被打成两半,廖冰兄缩项抱膝,悄然默坐,一脸茫然,破坛而出的惊喜、恐惧、瑟瑟发抖,道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声。张悦楷,当时的一个话剧演员,是哭着看完的,他说,他看到了知识分子千般的自畏和万般的思索。



  看不惯日本漫画入侵


  上世纪90年代后,廖冰兄不再用漫画表达自己,转而画起风景画。一批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重彩风景画呈现了他艺术才华的另一面。


  他并不是不了解漫画娱乐化、商业化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他访问日本,看到了漫画日渐商业化的未来。他看不惯现在日本漫画的大举入侵。但他很欣赏迪斯尼的动画,因为它艺术性很强,可以让孩子们快乐起来。

Tags:鬼才   廖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