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记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援建水磨镇工作组组长刘宏葆
群山含黛,湖光潋滟。羌笛婉转,羌寨林立。
援建后水磨真的成为一幅水墨山水画。经过一年半没日没夜地“创作”,禅寿老街、水磨中学、文化活动中心、寿溪湖综合工程等重点项目崛起于废墟之上。今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援建汶川县水磨镇78个工程项目整体移交,几万名援建人员让这幅画兑现成山水实景,援建水磨镇工作组组长刘宏葆就是这个“创作组”中的灵魂人物。
9月21日,天边刚透出亮光,依然在为水磨重建扫尾工作忙碌的刘宏葆已经完成了必修早操——围着老街走上一圈。两年援建,亲历水磨小镇的重生,他的步伐,踩实了曾经的废墟,踏出了现在的老街新颜。刚刚荣获“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的他,还是一锁双眉,目光中透着对水磨新图景的思考和憧憬。
立意
找到水磨的根,水墨画才有魂
“刚到水磨的时候,一腔热情,满头雾水,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这是刘宏葆初来水磨镇的感受。
在这片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60多家水泥、电石、稀土等高污染企业,如何援建这个“高能耗工业区”?
新地方遇到了老问题。刘宏葆来水磨前是佛山市市长助理、发改委主任,曾主持搬迁、并转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可那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基础。在这个小镇,工厂是许多人的饭碗,工厂迁走了,他们又将何以为生?
灾后重建,要是只帮助村民修路修房子,那就十分简单。可长期从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博士官员刘宏葆却不大甘心,他想借重建契机,为水磨找到一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水磨发展之本在哪里?刘宏葆带领援建组跑遍了18个村寨的山山水水,对水磨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群众需求了熟于胸。
一个多月以后,刘宏葆获得了答案:历史、文化、生态。
水磨灾后重建的定位由此确立: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
具体想法是:沿寿溪河开凿一个硕大的人工湖,湖滨建公共设施和民居,形成教育、旅游、商贸、休闲为主体的城市功能片区。建筑体现藏羌风格,凸显历史亮点。也就是说,借鉴国外先进小镇的规划理念,在强化水磨的历史、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将水磨打造成一个具有浓郁的羌族特色的生态新城。
从历史起笔
从甲骨文中醒过来的老街,要媲美丽江
立意既定,刘宏葆率先在宣纸上画了一条老街。这条老街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从商代的甲骨文中“爬”出来的。
风雨沧桑,地震前街上的老屋都破败不堪,震后更是不倒即危。老街传承着古镇肌理,乃是水磨重建的“定海神针”。修旧如旧,佛山援建者以此破题。
但有些原住民不愿暂时搬离,怕永远回不了家园。刘宏葆再三给他们做工作,还请他们去洛带、去丽江参观,回不了家的疑虑终于被打消了,新的疑虑又产生了:“我们那条破街,真能变成丽江四方街?”
2009年5月12日,老街一期工程竣工。
木穿斗、斜坡顶、薄封檐、小青瓦。有的大户人家还有带天井的四合院。原住民一家家搬进新房,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老街呈U字型,拐角处是一小广场,复建了始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戏台。戏台恢宏大气,雕梁画栋,已成为民俗表演、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老街现在有了正式名称:禅寿老街。禅寿,谐音长寿,禅还有一层意思:佛山别称禅城。1000多米长的街道,采用当地石材,配以古制铺法图案,整洁美观而不失传统风味。刘宏葆说:“丽江古城是云南地震震出来的,这条老街,会让水磨成为四川的丽江。”
如今,禅寿老街上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让集镇群众实现了“一铺养三代”的梦想。
以文化固本
三处景致,是水磨文化的策源地和聚合场
淡墨飘逸,刘宏葆展开的水墨画卷中,水磨中学、阿坝师专、西羌汇,三处景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刘宏葆说:“这三个地方,将是水磨文化的策源地和聚合场。”
水磨中学是新建学校,占地90多亩,规划容纳学生2400多人。“硬件和软件都是与广东一流中学齐平的,水磨的教育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最令人兴奋的是,原址汶川县城的阿坝师专将整体迁入水磨,这是阿坝州唯一的一所高校。望着正在建设中的阿坝师专,刘宏葆感慨:这是藏羌文化传承的福音。
师专的迁址,曾引起一番讨论。最终打动各界人士的,是一份出色的重建规划,更是一个真诚的文化理想:高起点谋划藏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计,让羌族的文化能完好、宽松、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与师专隔湖相望的,是占地6700平方米的水磨文化活动中心——西羌汇。这里,有形的文化载体和器具,以及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交相辉映,成为蔚成规模的文化博览园。同时,它将与拥有全国最有影响的羌文化研究机构的阿坝师专鼓瑟齐鸣,奏出磅礴的文化回声。
刘宏葆知道,三处景致,不仅仅是水磨镇亮丽的新名片,更是其生生不息的根。
藉生态写意
好生活,不仅要空气好,还要有钱挣
水磨居民受苦于大气污染太久了,所以,对生态的营造和强化,对人的尊重和爱护,自然是水磨重建规划的亮点。那么,在水磨这个巨幅水墨画上,究竟什么能代言生态?
刘宏葆领记者上茶厂。
茶厂在半山腰,占地仅十几亩的样子。地震中厂房和设备全部损毁,佛山方面投入了370万元,重建厂房、更新设备,现在茶厂年生产量已经是震前的许多倍。
“别小看这茶厂,它可能是水磨绿色产业重建的发动机。”刘宏葆介绍,水磨茶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现有生态茶园3000多亩,茶农1000多户,“一家就算4口人,受惠人员也就有4000多,还有不好统计的个体经营户。更何况,茶产业会加快发展,这片山上,有近万亩的林子可供开发。”
放眼四围,群山环绕、层峦叠嶂。“在我们的规划中,很多的农户将经营‘茶家乐’——强化茶的特色。种茶、卖茶、开‘茶家乐’,水磨总共也就2万来人,怕有一半的人都要靠茶吃饭吧。”
刘宏葆补充道:“真正的生态,不仅要水清树多空气好,更重要的是,还要让老百姓有事情做,有钱挣,能生活得很幸福,我们做援建工作,要‘输血’和‘造血’水乳交融。”
这不仅仅是说生态,应该指整个重建理念。刘宏葆和他的同事们创作的这幅山水实景图,也就具有了格外迷人的水墨精神:风生水响处,有人拈花笑。(记者 姜明实习记者 吴璟 张立东)
- 上一篇:四川彭先诚师生展(图)
- 下一篇:温家宝冀《富春山居图》合璧 浙江称已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 2015-03-13 传统水墨悄然变脸 国画更新仍在途中
- 2015-01-29 陕西重建五代柴窑 延续“非遗”古技艺
- 2015-01-20 三寸金莲馆重建恢复开放 最短弓鞋仅9厘米
- 2015-01-19 马来西亚“羊光大道”水墨画迎新春 图
- 2014-07-10 中国水墨画:依着东方精神前行
- 2014-06-30 东山书院建立700周年重建开院
- 2014-06-30 中国水墨画:依着东方精神前行
- 2014-06-22 东山书院重建开院暨寸耕社第一回展开幕
- 2014-06-12 心系灾区重建 言恭达雅安捐赠50万元图书
- 2014-04-18 崔永元“公鸡斗蟋蟀”水墨画在文联展出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