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山水画是中国画学科中最主要的一个学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山水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千余年的传承,派别林立,门类众多。但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山水画,并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画法,我主要是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促进教学:
一、欣赏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先从古代的文人墨客谈起,如东晋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将诗人情怀发挥到了极致,画面的内容优美而生动。王维生活在多事之秋的“天宝”年间,在山水画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一幅《山荫图卷》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寅,众多影视作品表现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其实他的绘画作品却是相当工整精细。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精美的画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选一些比较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等。这些作品能够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自己如果也能画出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来,该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
二、去繁就简谈练笔
在调动学生画山水积极性之后,接下来就是练笔了。当然,对于初学山水画的学生来说,练笔主要是临摹,这是学习传统山水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学生面对一幅完整的山水画,该如何下笔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先选好范本,自己动笔画范画,作为学生的摹本。《芥子园画谱》是多少年来很多画家起步的最爱。但内容繁多,对于在短时间内学画的初中生而言,也是比较难入手的,我将画谱中的内容去繁就简,具体方法是:
画树法:古人画树方法多样,我只要求学生学习两种杂树画法。双勾或单线表现树干,树叶也选用两种画法:大混点叶和双勾夹叶。准备两张纸,第一张分别将树干、树叶按步骤画出,用数字标出用笔的顺序。第二张是树干和叶的组合,即完整树的画法,将用笔的顺序也用数字标出,这两张范画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这样就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树的画法,为以后画复杂的树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画山石法:画山石主要体现在皴法上,皴法有许多种,我只要求学生掌握较容易入手的披麻皴画法,同样画两张范画,第一张:空勾石头,将用笔顺序也用数字标出来,不画皴线,这一张主要是让学生练习石头的大小组合关系,分为前小后大、前大后小、前后大中间小三类。第二张范画是在第一张的基础上画皴线,当然,这样的山石只须皴一遍,这样便于学生能看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这两张范画学生也应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组合法:组合法即将树与山石组合。形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山水画。老师先示范一张,提醒学生注意画面中树与石之间的关系、石头的大小穿插、前后关系、山石与树的围合关系。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基本上能画好。当他们看到自己能够完整地临摹好一张山水画的时候,脸上会露出高兴的表情,画山水的信心也足了。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通过前面的练笔,学生对传统山水画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用笔上应注意中侧峰并用,随树石的结构变化而变化。用墨上注意浓淡虚实,构图运用宾主、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学习配景,如房屋、桥、云、水的画法,以及简单的设色。
四、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影响,要画好传统的山水画,画出品味,还要加强对文学,特别是对古诗词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格,是画好画的前提。
以上的教学方法,我认为不仅简单,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见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学习传统的山水画技法,远不止这些,学生如果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还需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磨练自己意志,促进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上一篇:程邈创隶书
- 下一篇:“铁门限”与“退笔冢”的来历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