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闲庭信步临《寒切》

shxw 2007-10-22 书法入门 评论

    1995年,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上下五千年艺术展时,曾观摩《寒切帖》五天,感受十分强烈。此帖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虽不足一尺,然摄人心魄。这种体验,影响了我以后对二王书法的取法。

    此帖首行六字,用笔较重,“十”的竖画,“月”的横折,皆偏锋,几乎按到笔根,到“日”字为一分组,调整笔锋后书“羲之”,“之”字末笔,呼应前五字用笔,“报得”二字,断多于连,确立了后面字的书写基调。至“十四十八日”几字以后,用笔节奏感增强,用锋较首行浅,似才进入书写状态,就像打乒乓球刚找到感觉,大多露锋入笔,仍然断笔多于连笔,这样更容易完成每个点画的使转动作。此帖较《伯远帖》“运指捻管”的幅度大,且运用极频,几乎每个笔画的翻转都有大幅度的捻管,“书”、“问”等字更突出。此帖所用毛笔较小,所以才有如此多的变化,但要注意这些大幅度的运笔动作,都是在自然的书写过程中完成的,临者在理解其方法后,要归到自然的书写状态中来,不可过于强化每笔的细微动作,以免做作。在临习时,我对其分段临习,分段如下: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此帖共四行半,每行都稍向右下倾斜,首行轻些,第二、三、四行稍重,末行又稍正一些。这种倾斜使全篇显得动感十足,如美女款步行于江畔,裙摆随风飘动,美不胜收。但这种倾斜并不是有意而为,而是右手执笔书写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是右手执笔,当一行字书写至胸前时,手会自然的拉向右下,字也跟着向右下倾斜。观《丧乱帖》、《快雪时晴帖》、《伯远帖》、《何如帖》诸帖,都有此现象。

    因此帖为摹本,墨色相对较匀,笔画稍有“刻”的味道,所以在完成对笔法、结构、章法的临摹后,要注意寻找书写的感觉。我在临习中,将中间三行放大成六尺大轴,以稍慢的速度写出,其效果在张瑞图与黄道周之间,真是奇妙!


张志庆临王羲之《寒切帖》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