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与古为徒 追寻古风

shxw 2008-03-10 书法入门 评论

    学习书法一定要临帖,一般来讲,只要帖临得深入,临得到位,创作时才能随心所欲。

    我学书30余年,走过不少的弯路,遇到不少的“沟沟坎坎”,但我始终坚持将临帖作为“日课”,受益良多。清人王铎一生注重临帖,到晚年尚且“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故其行草新意迭出,传统的内质始终伴随着他。每一种书体,古人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特色鲜明的经典之作。面对经典,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深入其中的。我赞同多品读经典,从微观到宏观准确地临摹经典,由形似到神似。面对经典法书,既不能过份保守,死抱一帖终生不换,亦不能频繁更换。应该在选择的基础上,个别的深入精临,带着目的去广临。

    隶书是我学书过程中最早接触的书体。30多年前,在资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我找到一本《三字经》四体字帖,开始了学书生涯。隶书我临过许多碑,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张迁》、《石门》、《礼器》三碑。尽管早年我曾对《西岳华山庙碑》每天花上数小时整整临过10年,但此碑对我隶书“个人风格”的形成并无太大用处。三碑中,我最钟情的是《张迁》。临了多少遍,已记不清了,直到现在《张迁》还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不时从中感悟、领略到一些独有的艺术魅力。就像二王的行书一样,被后人痴迷追索着。其浓浓的“韵味”,又有几人能真正得到。前人达到至高的境界后,后人便很难再攀高峰,正因为其高而难至,才显得魅力无穷,吸引着一代代后学者去苦苦追寻。

    近期,我用斗方的形式节临了《张迁》,风格上,力求接近原碑,尤其是那鲜明的汉隶之“味”,是我努力探寻的。在字形上,我尽量表现到位,但不影响创作心态的发挥。章法上我有意增加一些上下错落,以打破过于横平竖直的布局。墨色在不影响厚重、古雅的基调上适当变化。总的来看,效果尚可,感觉章法的错落略过了。隶书对联是我以《张迁》为基调创作的作品,字形方正宽博,稳中求变,力避呆板。线条上,以实为主,以虚相辅,不着意表现用笔的提按变化,墨色变而合度,既不影响大局又不过于单一,朴厚、稚拙、含蓄,求清去浊,略有自家面目,但离心中期盼的“大自在”之境相去尚远。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