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蔡襄楷书是颜真卿的忠实追随者,行书也难跨出二王窠臼,以至于后人对“苏黄米蔡”中的蔡是蔡襄还是蔡京,至今仍争论不休。蔡襄书风存在的意义,在于他勇敢地跳出了强调个人风格,鄙视技巧的时风圈子。出新意、创新风是书法大家的重要标志。从这一点来看,历史对他的选择是淡漠的,将他放到宋初书坛来观照,会发现他在唐代严格的法则与宋代自由的意趣间搭起了一座技巧风格的桥梁,他以老练稳重的书写技巧而跻身宋代大家之列,对书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唐末五代以降,书法创作渐渐偏离了传统的轨道,五代杨凝式虽独放异彩,但只是一枝独秀。蔡襄对书法进行了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其楷书《海隅帖》是地道的颜体书风,一丝不苟,毫不懈怠,在蔡襄之后,还没有人学颜学得这样好。颜楷出现后,追随者大多倾慕其实用性较强的《多宝塔碑》,对其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反而关注甚少,柳公权吸收了颜的技巧,但走向了整饬与瘦硬,而忽略其书丰厚的特质。通观蔡襄《海隅帖》,不难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因为开宗立派必须是书作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客观地说,如果没有蔡襄对宋初书风从技巧格调上加以整理,宋代“尚意”书风将不会有坚固扎实的风格基础。这是蔡襄对书法史的价值,他同时是宋初少见的书法多面手,精擅各体,欧阳修谓:“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蔡襄书风属于婉媚秀劲一类,在这一风格式样中,灵活多变的跨度是宋代其他书家所难以比拟的。其作品,有的流利畅达,有的清婉淡雅,有的简约含蓄,犹如面对平和怡淡的君子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性格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展示了在同一式样中创作出各具性灵,形态各异的作品,这是其作所蕴含的深层美学意义。
蔡襄楷书,看似漫不经心,然细细品味,却笔锋精到,无丝毫粗率之痕。他既深悟唐人中锋用笔的流动感,又旁参晋人中侧锋兼施所产生线条的块面效果,因而他的用笔具有立体感。笔毫触纸没有过长的留驻和修饰动作,明显区别于注重线条动作修饰的晋唐书法。一般说来,锋颖外露容易导致线条淡薄轻浮,但蔡襄却以超然绝俗的本领,巧妙地运用提按加强了线条的节奏,使线条的律动与情感同步而行。蔡襄楷书,在宋代首屈一指,苏、黄、米诸家无论风格多强烈,于楷书上却略逊其一筹,其书颜味虽浓,但仍能阐发潇洒的意趣。以唐人为起点,对唐人有所回避,于不经意中回到魏晋人的自由境界中去,这就是蔡襄既与唐人相同又有别于唐人之处。
- 上一篇: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二十)
- 下一篇:爱之弥深|临《里耶秦简》有感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