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唐贞观六年(632年)四月刻。魏徵撰,欧阳询书。楷书。24行,每行49个字。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碑高7尺4寸,宽3尺6寸。碑在陕西麒游。传世宋拓较多,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为最,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九成宫醴泉铭》写得工整刚劲,法度森严,结体上下匀称,用笔峭劲稳重,横画多稍向上取势,平直中又有精细变化,撇捺用圆笔,钩多用隶法,直钩出锋较短,弯钩曲圆,结体窄长,为欧阳询的经典之作。
《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626年)立。虞世南撰并书。传贞观年间(627~649年)仅拓数十纸赐近臣,不久石毁。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武后命相王旦重刻。正书。35行,每行64个字。后世主要有两种翻刻本:一、宋建隆至乾德年间(960~967年)王彦超摹刻于陕西西安。34行,每行65个字。规格为280cm×110cm。俗称“陕本”,或“西庙堂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石断为三,断后初拓本“虞世”二字完好;元至正年间(1264~1294年)重刻于山东城武。30行。整拓宽约88cm。俗称“城武本”或“西庙堂碑”。明初拓本“中书舍人”及“相王旦”之“旦”完好。清临州李宗潮得元康里巙巙旧藏墨本。世称唐拓,为存世拓本之最。日本、中华书局、文明书局、上海古籍书店、文物出版社皆有影印本。
《孔子庙堂碑》是唐代书家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书风典雅秀活,圆润俊朗,外柔内刚,风神俊秀。其用笔圆融遒劲,结体秀丽舒展,书时点画极为用心,十分认真,它不仅注重法度,且十分活脱生动,此碑笔趣精妙,显得格外温和、近人,故令人感到风神凝远,显现一派平和雍容的气象。
- 上一篇:大篆骨骼分书肉
- 下一篇: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二十一)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