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全国首届书法临帖展入展作品创作小记
(甘肃岷县禾驮中学 郎照玉 邮编:748412)
在当代书坛“惯性的展览模式”的前提下,大多习书者对待展览已失去新鲜感。但对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是临帖取法,是所有真正意义的书家们的共识。换句话说,植根书法艺术的传统是永恒的话题。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首届书法临帖展”,就触动了这个话题!故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和谐文化的健康发展,全面展示当代中国书坛对书法经典碑帖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成就,促进当代书法艺术进一步繁荣。”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面对临帖展,最关键的问题是选帖,它包括选帖的面和选帖的质量。素日所临碑帖众多,但此刻我却犯难了:所临的常见碑帖肯定不能投稿,因为临习者众、高手者众。忽然想起去年《书法导报》经典精临版推出的我临的八大山人的自书诗册页《为宝崖先生》,产生了再临此帖的想法。《为宝崖先生》为八大山人67岁时的行楷作品,1页纵24.5㎝、横16.4㎝;2页纵24.5㎝、横14.4㎝;3页纵24.5㎝、横15.3㎝,共写五言绝句8首,均为其自作诗。于是,拿出珍藏多年的好友相赠的元书纸,裁成纵30㎝、横20㎝若干块,考虑到展厅效果,比原帖稍大5㎝左右。在截稿前五天的夜晚,关掉手机,点一柱檀香,暂且将今年的不顺心放在脑后,将二胡音乐《二泉映月》设置为循环播放,在一杯大红袍的陪伴下,开始了与八大山人的对话。为了突出八大的“秃笔”效果,我用废弃的秃锋小羊毫,墨汁使用普通一得阁。我现在临帖喜欢一口气多临几遍,更何况该帖只有一百八十六个字,多临几遍体力不会有问题。五个小时过去了,不觉已临了近八遍,我对自己的战绩比较满意,望午夜的窗外一片明亮,哦,下雪了,我想,此刻的八大山人可能会为他有如此的虔诚弟子而欣慰吧! 考虑到征稿启事中的鼓励书写完整作品,不提倡过度拼贴、染色、做旧等形式的要求,我择优选了三帧,按照次序将原帖的横式排列形式变成竖式,格调和谐统一,次日邮政快递寄出。 在临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持该帖的风格,它返归钟王一路行楷之风而相容了明代王宠藏头护尾、钝颖枯墨的深静气格,将其狂怪冲动之气势逐渐收敛消化,排除了世俗的干扰而进入了一种随心所欲、无我无法之境界。在临习的技法上,运用秃笔软毫,藏锋、中锋并用,加以挥洒凝练清润之墨韵,不作任何绞转,直来直去,单纯至极,又以浑圆简洁之结构,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用孩童般稚拙无饰的笔画来摒除表面技巧和形式的限制,时刻注意书间意蕴深沉、平稳持重的立式的限制以及纸上如其画般空朗布白法所烘托出的空间美、气韵美,我似乎想到此时八大山人在经历了巨大的家国人生不幸和难以言表的政治压制痛楚后,由痛定思痛,进而入禅道合一,脱尽尘俗,绚烂之极复归平淡后的超越心境。诚恳的说,在整个临习过程中,我是入情入境的。 在章法上,该帖逐字安排得当,笔画圆浑,字形逐渐收敛,少作大开大合夸张形态,圆润蕴藉,出锋停匀含蓄,在速度的快慢和用笔的轻重上追求节奏变化,有章草意趣。作品首尾一致,空明放逸,然欲纵还收,复归调和,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纵观整幅作品,具有典型的线条化特征:从外轮廓看,整个线条的两个边缘是近乎平行的,比较平滑、干净,不拖泥带水;从线条的走向看,或曲或直,有一定的趋势和方向感,很少有十分突然的“急转弯”或“急刹车”现象;从基本用笔看,以中锋为主,可推断,腕力和指法用得比较少或基本不用,以用肘、臂和肩膀之力为主;从行笔节奏来看无较大的变化,无字形的较大夸张,不愠不火,整体给人“入清凉界,生欢喜心”之静感;从线条质感来看,有一定的韧性,起讫宜藏,中截绵实,动作隐含于线内,所以我在临写时并没有故作挑剔,以免伤了高古之气。 诚然,临习八大作品,上手容易,但深入太难。如上仅是我个人多年临习八大的点滴体会,多年来,我研修八大书法,八大书法也同时在修炼着我,笔墨寄予着我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愿我能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走的更远、更超越、更完善。
猜你喜欢
- 2015-03-15 如何鉴别八大山人赝品画
- 2015-03-13 八大山人画作赝品花样百出
- 2015-03-12 八大山人《竹石鸳鸯》1.187亿元成交
- 2014-12-02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2014-06-05 八大山人“草书七绝诗”3450万成交 刷新个人记录
- 2014-06-05 八大山人"草书七绝诗"3450万成交 刷新个人记录
- 2014-06-05 八大山人"草书七绝诗"3450万成交 刷新个人记录
- 2014-05-28 八大山人《山水》在港拍出3608万
- 2014-03-31 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在江西展出
- 2014-03-31 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在南昌开展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