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春节期间,读了《中国书法通讯》2013年1月15日第7版庄天明文章《对楷书基本笔画回锋法的错误解读》(以下简称庄文),有些想法向诸位大家、朋友求教,并期一块研究讨论。
首先我把庄文的主要观点概述一下。
庄文认为(以下楷体字为引文):时至今日,“楷书基本笔画回锋法”(以下一般简称“回锋法”)似乎已然成为铁定的法式法规,既不见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也没有人提出批评,更没有人公开反对。对此他提出:
一:“楷书基本笔画回锋法”是对传统书法的错误解读
回锋相对于“不回锋”与“非回锋”而言,主要指现代普遍流通的楷书习字范本中有关基本笔画带有回锋的示范方法。其中如点、横、竖、撇、挑、捺中起笔的回锋,以及点、横、竖结尾部分的回锋。据笔者详考,我国古代楷书书写中一般都没有这类回锋,日常应用更不需要这种回锋。
庄文认为,“回锋法”的一统天下,原因一是印刷出版物覆盖面与影响力之广大,二是硬笔取代毛笔后,文字书写的日用性质改变了,毛笔书法书写的速度就失去了重要的意义,便使书写迟缓、复杂与困难的“回锋法”占了上风。
二、传统楷书的基本笔画应是“非回锋法”的依据
依据有三:一为古代的书法理论资料,他认为,文徵明、赵孟頫日书千字、万字楷书,若按“回锋法”,则绝无可能。二为古代流传的书法墨迹,他认为,大凡古代优秀的书法家,其楷书、行书与草书,用笔结体都是密切相关、共生共存的整体,不可能出现分裂的现象而各自为准。颜柳楷书完全不需回锋便能准确地表达形意,“回锋法”实属多余。三为毛笔本身具有的性能。他认为,只有毛笔本身不够圆满或不擅用笔,才会出现笔画中不圆满的形态,才采用“回锋法”来求得完善的目的。
三、“楷书基本笔画回锋法”的不良影响
庄文认为:一是“回锋法”无端地增加了书写动作的复杂性。二是“回锋法”造成了楷书与行书、草书之间衔接和转换的可困难和脱节,形成分割与断裂。三是“回锋法”影响了作为普遍与普及的、尤其是基础性书法实践的性质和实际的效率效果。
四、当代运用“非回锋法”的成功范例
庄文认为:南方的任政和北方的启功如果采用“回锋法”写楷书的话,就很难取得众所瞩目的成就了。
文章最后说,“非回锋法”具有“多、快、好、省”的优越性,能够使往后的书学达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该承认,在书法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实践逐步深入的当下,庄天明的这篇文章确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如果通过我们之间的探索,能够对基础性书法教育存在的看似明确、实则模糊甚至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思路上和理论上的厘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不是为书法老师和孩子们做了有益的事情吗?
众所周知,“回锋法”指的是用笔收笔动作的一种。简单说就是写到一段笔画的尾端时,毛笔笔锋在完成按笔后向相反方向提笔收回。一般多用于写楷书横画、竖画。“非回锋法”收笔时向右下略按后就提笔,没有回锋的动作。说白了就是只按不回。
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笔笔都要回锋?
一般说,不是主要笔画(能够起到支撑整个字的结构的关键笔画)不一定要用回锋。笔笔回锋的确不仅影响书写速度,更增加了书写的复杂性、难度和机械性,容易把字写僵、写死。尤其是初学毛笔字的小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用笔笔回锋要求学生练字,那么写出来的楷书个个筋脉鼓张的,笔画之间血脉不通,着实不好看。通常情况下写一两寸大小字径的字,横画、竖画只要写出提、按的不同感觉即可,不必刻意强调回锋与否。显然,“回锋法”不能绝对化理解。
需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情况下用回锋?
用不用回锋也应该根据字径的大小而定。写小字,比如不到一厘米大小的小楷,根本没有必要回锋。只要写出一点提和按的感觉就不容易,遑论在不足几毫米长的细线上回什么锋了。然而几十厘米字径的大字如果不注意用笔的回锋,恐怕就会显得笔画线条质量感比较粗糙、简陋。但也完全没有必要笔笔回锋。
在我们写字的过程中,实际上不可能一边写着,一边想着我这里要用回锋法了,那里要用非回锋法了。说来说去,写字就是要掌握提和按这两个动作基本的要领,需要用什么笔法就用什么笔法。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一切顺从自然。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法度规矩。就像开车,无论你是刚学还是老司机,上路都得守规矩,不守法要吃亏。
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用笔方法也面临着选择和淘汰的问题,一种用笔方法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任政先生和启功先生的楷书无论是用回锋法写的还是非回锋法写的,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因为那是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历练出来的。当下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牢记住列宁的那句话:“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来自卢中南博客)
- 上一篇:书法运笔中的“藏头护尾”
- 下一篇:初学书法选碑还是选帖
猜你喜欢
- 2015-03-13 收藏翡翠不用只选贵的
- 2015-03-13 重庆一画家4幅钢笔画被小布什收藏
- 2015-03-12 为筹建艺术基金会 喻继高拍卖巨幅工笔画
- 2014-11-25 董克杰集编《集王羲之草书 欧阳询楷书〈道德经〉》出版
- 2014-10-30 书法家周明:独钟楷书抒写性灵
- 2014-10-30 张大千工笔画《惊才绝艳》拍出6620万港元
- 2014-10-15 张大千工笔画《惊才绝艳》拍出6620万港元
- 2014-09-24 肖利凡工笔画作品展湖南大剧院开展
- 2014-07-28 行书与楷书的关系
- 2014-07-15 浅析颜真卿楷书的艺术内涵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