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章草的魅力
临习章草随想
罗小平
我初习书法时就喜欢上了古雅的章草,林志钧《章草考序》说:“予谓章草有四美:笔下有来历,而结体变化皆有法度,一美也;向背分明,起止易辨,使转随意而不狂蔓,二美也;为隶楷蜕化之中枢,而笔画视隶与楷皆简,平正流速,兼而有之,三美也。”其质朴率真,苍茫简远的格调气息无不扣动着我的情思,使人能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受。浸淫期间如面晤古贤,铅华落尽,质而不野,文而不华,穿越时光的隧道,深切感受到先民之
有书友问入门以何家为宗,简述其流变自可选择。章草萌于秦,兴于西汉,盛于东汉。而史载的张芝、皇象、索靖等名家墨迹唐时已不复存,所传碑刻几经翻摹,加之自然的浸蚀而残泐,用笔精妙处难以体会。章草的命名及来历非此小文所及。我以为章草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法为隶书与草书兼而有之,中锋为主,提按、转折的节律及发力的速度感流淌的是汉隶的血液。风格多样,有较为原始草法不稳定的简类;典范之作笔意简率,显见隶书底蕴,如皇象、索靖的碑刻;以章草的古体笔法为基调参以今草笔意者等,不一而论。到底如何选帖,因个人审美意趣的不同可任选,似无定法。我初临取法以今人墨迹入手,复追汉晋经典法帖。
临摹我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记草法,因章草的用笔、结字与今草差异较大,王遽常认为:“凡作草书力求有来历,不敢有一笔杜撰,因书法的约定俗成,而杜撰不等于创作。”故习草时,务于识草上先下功夫。无奈就死记硬背,为加强记忆,我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用便于携带的硬笔反复摹写。实临阶段,对照原帖尽最大能力临像,汲取法帖所有技术元素的精华,即使非常细微的提按、使转都力求微妙维肖。这是临习任何书体,丰富笔下语言的基础。以为有重波捺就是章草,这是对其笔法的误读。不以表象的感性认识而浅尝辄止。有一定基础后可尝试意临、背临,参以己意,感悟其率真、纵逸、灵动、奇变的多项审美旨趣。抄帖、出帖较难,先精一家,然后博取,通会之际,打破势为笔遏的狭促体势,以范本为依据,加入更多的主观审美意识,不过分注重字形的得失而求神似,表现古朴、沉着、痛快地书写情怀,体现两时代的气息脉络,是其草法美的本质和根源。任何人都可以超越他人和自己,其风貌却深深地打上时代的印痕。如观徐悲鸿的奔马图,不是毛发如何地美,而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大无畏民族精神。抄帖与临帖交替练习,未有偏废,因其草法由隶省变而来,为强骨势,使线质更为朴厚,注重隶书的临习。黄宾虹的“笔法五字诀”中提到一“重”字,指提按、绞转之法要达到重力程度。没有厚重的线条,笔画显得浮滑软弱。重力不够,何谈张力?锤炼线质,隶书的临习不可或缺。
不断的学习中我想通了以前对章草的误读。1、历来对章草的认识是字与字间,断而不连。《书断》说:“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卓定谋《章草考》亦说:“章草字字有区别,字字不相连。”易使人误解字与字是孤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急就章》,内容是古时“小学”的识字教材,后之书家将其较规整的抄写,也许是为使后人易识、易学、或意欲将此书体光大之故吧。观其碑刻,确为不相连属,字大小基本一致,岂敢妄言若算子乎?《月仪帖》开章草流变之先河,字虽独立但不孤立,并非形相陌路,互无顾盼之姿,笔断而势连。整篇少有飞扬之笔,但有神采飞扬之气,字与字有无形之力串在一起,看似松散而神不散,字不相连而气不断,流畅脸面节奏充满,这是草书的本意。气势不失“奔蛇走虬骤雨旋风之神采。”2、章草有波捺是总体特征,收笔沉着。卫恒言杜度的字谓“结字甚安”,说的正是这一点。其捺笔燕尾并非字字都有,亦非凡可波捺者皆燕尾。所忌者草法概念化,它是任何艺术形式走向衰微的天敌。3、抒性,王僧虔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入眼人,芫荽大而无神,和煤质优。草书是最能体现情感的艺术,线条的奔腾狂放,或含蓄悠远,最大限度地诠释了抽象艺术的内涵,囊括了书法所有元素的精华,章草依然。书写时有意制造矛盾,据文理及章法而有高潮,如文似看山不喜平。抒情是进入自由书写的基本理念。
临写中我做的还不到位,创作中远不及所相纸情境。以上是我在临习中对章草的粗识拙见,以望方家斧正。
- 上一篇:临帖五大要素
- 下一篇:隶书基本知识:捺的八种变化(一)
猜你喜欢
- 2014-11-28 章草的世界——上海徐家汇举行书法雅集
- 2014-07-17 意在闲花野草间——宋秦晋作品随想
- 2014-02-02 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力随想
- 2010-07-26 《富春山居图》随想
- 2010-05-02 牟耀武章草自作诗
- 2010-05-02 牟耀武书法
- 2006-03-10 [书画视频] 《翰墨春秋》草书篇 - 古奥浑朴的章草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