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无论书法还是篆刻,都需要临摹。走进传统深处,会令人感到美轮美奂,而领会传统唯一的通道就是临摹的陶泳探披,一方面和先贤实现沟通,另一方面有自我才情的注入,在类似繁缛流程工序的往复操作中增长积累创作经验。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备临。在临摹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集中于工具和心态两方面:①临摹选择笔墨纸砚要注意科学性和严谨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说临米芾书。米芾过去用竹纸,下笔墨色不会晕化,有类似于今天毛边纸的效果,多用短锋而“刷字”,临习时在纸笔上要配套,而临习王铎选择长锋羊毫和生宣就更有表现效果。②临摹最重要的是心情,须避五乖臻五合。凡心情不佳时,切莫勉强自己,一定要将自己的心态调到最好,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选临。如今能看到很多墨迹碑刻,应有所选择。①选碑帖宁少勿多,不能过杂过乱。有一条常见的标准就是必须对自己胃口,这样学起来更容易上手。当然,因为学识和眼光的限制,会暂时分不出一些碑帖优劣,纯属正常,需要不断积累。②选择何种书体,当视个人情况而定。篆书、汉隶、魏碑和唐楷等可作为日课。魏碑有规矩一路的,如《张黑女》和《郑文公碑》,也有恣肆一路的,如《爨宝子》,各臻其美,临摹最好从规矩到恣肆。③不要同时选临某个书家不同时期书法。因为有发展变化的因素,有不同时间段的理解。如颜真卿的《麻姑仙坛》和《颜勤礼碑》就不能同时临摹。④一般不要选临当代人的作品。因为没有时间检验、筛选和淘汰,暂时无法辨别其中好坏优劣所在,很容易上手,但也难脱其形,最终湮灭自己个性。书法史中各种优秀碑帖不可胜数,是取之不竭的源泉,立足于这一点,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石。从深层意义上讲,不取法当代人,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取法某个时人所学米芾或王铎的作品,当然不如直接取法米芾或王铎;取法黄自元,不如直接取法欧阳询,道理很明显。⑤选择临摹对象要避免求新奇古怪的思想。书法风格塑造完全由个人审美趣味决定,而非刻意经营所能实现。自古以来,取法王羲之的不可胜数,但各自有各自的面目。所选法帖个性不能太强,取法王羲之比取法王铎和米芾的可塑性更大,就沈曾植和宋克而言,选择后者所创造的可能性更大。
三、步骤。一般说来,临和摹可结合使用,姜白石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但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但失古人笔意。”除了将临摹结合起来用之外,还必须经历严格地打基础的过程,分为格临、对临和意临三个过程。①格临尤其适合于初学者。先放在格子中临习,有一点约束和限制。如果信马游缰,对今后学习极为不利。从规矩到自由,这是从艺者所必须具备的经历。②对临就是等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将格子放开对照着临,此时必须进行读帖相配合,这一点很关键。临摹要求眼高手低,唯有如此,才能有所进展。光读帖没有用,须有反复的技术性操作,只有技术性操练娴熟过关,才有实现表现个性化的可能。点画横竖,浓墨提按,其中痛快滋味,弊病习气几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理解把握。③意临则是临摹的高级阶段,基本上脱离原帖面貌,融入自我理解,和原帖差别实际上就是自我才情的展露,也正是创新契机,如何绍基所临《张迁碑》,吴昌硕所临《石鼓文》。有一点必须指出,他们起初并不能脱离原碑而以自身书风显露,有一个不断砥砺和锻造的过程,从谨守规矩逐渐到遗貌取神。笔者反对以意临名义歪曲原碑帖的胡写乱画行为,尤其是初学者不宜。米芾和王羲之书法的不同最直观的就是结体等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王羲之的风流倜傥和米芾娴熟技巧的差别是时代的分水岭,其中精神况味则是更深层次意义的事,非初学者可以窥其端倪。遵从原貌、形神兼备,是临摹的要旨,所谓对其中精神况味的了解是从笔底自然流出的,而非举手投足之间的刻意卖弄。
四、结语。在临摹过中,还有一些要留心注意的细节,比如说,①一些手札可以放大临。既可以训练自己的眼力和手的灵敏度,也适合于当今书法创作大幅的需要,但小楷不能放大临。②临摹帖要求形神兼得,而碑的临摹则求率意而为。这是因为帖一般墨迹清晰而求形式和精神的共鸣,而碑刻要透过刀锋看笔锋,更注重大气、率真和放浪的碑味。③有条件的情况下,帖应该看真迹,碑要观原拓整体。一般所见碑帖,皆是割裱而成,原有格式被打乱,造成行气丧失,看不见全貌,变化很大,应尽量看真迹。④临摹是通过研习百家笔法塑造自我书风,对于某种个性书风可应用“分割溯源法”来学习,如临习吴昌硕,可临习原版《石鼓文》、《散氏盘》和杨沂孙篆书等之后再临习就容易上手一些。临习米芾行书,有了二王行书基础和褚遂良《阴符经》的功底,再学一些率意的汉简就容易理解一些;同样的道理,学王铎行书之前,最好有二王、米芾和颜鲁公行书和颜楷基础。⑤每当要创作某种风格样式的书法作品时,可选择相关碑帖来进行临摹,热热身进入状态,然后再进行创作。
临摹的意义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带着镣铐跳舞”,在规矩中寻找自由,正如火车必须始终行驶在铁轨上才不会翻车。临摹是个苦差事,需要不断重复性地操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不可一蹴而就。临摹看起来是死功夫,但只有具备这一积累,才会有那一刻惊险飞跃的成功。
- 上一篇:粗犷多姿 不拘成法——《郑长猷造像题记》临摹
- 下一篇:《始平公造像记》的临习
猜你喜欢
- 2014-12-02 山西省第十二届书法临摹展开幕
- 2014-10-29 “东方艺术画廊”元代永乐宫将建设国内最大壁画临摹基地
- 2014-10-28 山西永乐宫壁画临摹版湖北襄阳展出 组图
- 2014-10-28 山西永乐宫壁画临摹版湖北襄阳展出 组图
- 2014-06-13 明智书家应选择符合自身的临摹方法
- 2014-06-13 互动临摹的四种方法
- 2014-06-03 含韵于朴 寓巧于拙——《爨龙颜碑》临摹要点
- 2014-06-03 宕逸朴茂 天真不羁—— 《广武将军碑》临摹要点
- 2014-06-03 粗犷多姿 不拘成法——《郑长猷造像题记》临摹
- 2014-06-03 端庄整肃 爽朗峻拔——《牛橛造像题记》临摹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