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为什么不临帖

shxw 2007-11-22 软笔书论 评论

    我们生逢书法繁荣的时代,也遭遇了书法泛化的现实。什么人都可以踌躇满志地铺开一张宣纸,大摇大摆地挥动如椽大笔作书法秀。官员、艺人、江湖浪子等稍有点来头的人,一边用毛笔写字,一边口出狂言,骂传统,骂老老实实写字的书家,又恬不知耻吹嘘自己的“神来之笔”。

    我不止一次说过,任何人都有写字的权利,这是人的自由。然而,我难以接受的是对写字的轻薄,尤其是以夜郎自大的心态否定书法的技术指数和文化深度。某公与我就作家书法进行论争时,直言不讳地对我说,别拿书法唬人,然后他好为人师地告诉我,所谓书法就是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他并不认为书法与临帖有着什么文化关联。作家冯骥才也说自己不临帖,同时,他还说,画家黄胄曾对自己说,他也不临帖。言外之意一听即明,即使不临帖,他们的字写得也不赖。

    演艺界也有一伙人喜欢写字,用他们的话来说是“玩书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十年前的字和十年后的字没有区别。稍有一点书法常识的人就明白,这种现象就是不临帖的结果,是在以硬笔书写的习惯写着毛笔字。好在这些人真的是“玩书法”,没有文化野心,从来不维护自己书法家的崇高形象。

    名人嘛,有一点自信是可以理解的。何况我们面对的社会对名人大人的宽容异乎寻常。好像名人大人放个屁也是香的。这种现象在书法界似乎更严重一些。君不见,那些酒足饭饱的“名士”,本来对书法是一窍不通的,只因有挥毫的“雅兴”和这样那样的影响,就大摆大师的派头,其狂野嚣张,令大多数有良知的人不耻相对。

    书法是一门有着自己的审美特性和艺术规律的艺术,仅以汉字的自然书写,来观照书法艺术的核心,显然是一种错误。学书法就必须临帖,这一点任何人都绕不过去。仅凭胆量和自信,难以进入书法之堂奥。与我论争的先生,所看到的是书法的表面现象,他断言在宣纸上写字就是书法,首先犯了逻辑推理的错误。记得我是如此回应的,小说是讲故事,但讲故事并不是小说。我们的争论在《文学自由谈》上持续着,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态度,我想我们一定会在论争中共同进步。冯骥才能写能画,知名度颇高,论书法有一呼百应之气势。但是,他不临帖,我却十分不解,难道他是一个被忽视的书法天才?看他的字,觉得冯骥才并不是书法天才,结构、线条,粗劣之极。另一位不临帖的画家黄胄,书法也是一团糟,用一位书法酷评家的话来说,他写的字像一挂“下水”。看着不临帖者写的字,我暗暗自喜,想写毛笔字,看来不临帖是不行的。

    “我就是不临帖”,这句有点泼皮意味的话我们并不陌生。许多体面人,又喜欢写毛笔字的人最爱这样说。细细想来,这句话意味深长,它可以说明说话者对书法的俯视,书法这等末流小技,没有什么可怕的。即使不临帖,不也成了书法家吗?有这种心态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书法泛化将导致人们丢弃对书法艺术人文精神的敬畏,丧失对书法艺术的真正理解。

    书法的繁荣也好,泛化也罢,关心书法的人多起来本不是坏事,重要性在于,书法审美需要遵循书法艺术的客观规律,对那些哗众取宠的油腔滑调需要警惕,尤其是出自于名人大人之口的油腔滑调,更需要警惕。原因十分简单,其危害性对书法的和谐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