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由傅山的“四宁四毋”浅议书法艺术“丑”的美学内涵 ■ 黄晓慧 摘要:傅山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学者和书法家。尤其是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为书法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在学书理论上主张“四宁四勿”的观点,这其中就包含书法审美的另外一种向度,即“丑”书的欣赏和创作模式。 关键词:傅山、丑、书法 傅山,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易名山。又号真山、桥黄老人,朱衣道人、墙庐、丹崖翁等。山西阳曲县西村人(今山西太原)。傅山不仅是中国历史上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学问家,而且其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历史上实为罕见的。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赵执信在其《饴山文集》中对傅山在书法方面的成就高度赞赏,认为其书法为“清代第一”。自清以来,对傅山书法的评价极高,不胜枚举。有关傅山关于书法创作以及与书法有关的理论观点多见于其诗文题跋当中。其著名的有关书法美学的理论“四宁四勿”的观点,至今都为书法学习者和书学理论提供宝贵的思想借鉴。 关于傅山“四宁四勿”的言论见于其《作字示儿孙》,傅山说道:“……尔辈慎之。毫厘千里,何莫非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此文中,傅山强调自己在学书的过程中深受赵孟詈投洳挠跋,而这种影响在傅山看来是反面的影响,说的严重些就是“毒害”。在此,由于篇幅限制,全文不再引述。 在傅山强调“宁拙毋巧,宁丑毋媚”时,我们注意到“丑”这一关键的字眼。“丑”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中国美学史的发展史上,早在庄子的理论当中就出现了关于“丑”的阐述。庄子在《齐物论》中说道:“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大意是说不管是小草杆和大木头,还是最丑的人和最美的人,包括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他们都统一于“道”。当然,庄子是在哲学的层面阐述了关于“丑”的价值。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他还说道:“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结合刘熙载的这两句话,再来反观傅山所提出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观点,我们会发现书法艺术中的“丑”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在傅山认为,“丑”是相对于“媚”而言,从概念的对比性来看,“丑”自当在这里有明确的概念指向性,那就是书法艺术中“拙”的意味。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书法艺术的美丑当属“工”与“拙”的问题。傅山成功地把“丑”引入到书法美学的畛域中,这无疑为中国书法美学史的内容增添了更多亮色和丰富的内容。 当代倡导流行书风的沃兴华先生认为傅山的“四宁四勿”理论成为后世碑学出现的先声。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其实傅山“四宁四勿”的观点并不是偶然出现,他之所以发此观点与当时的文化现状和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在白谦慎的《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中有详细的论述,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我们知道,碑学的正式出现才使得中国书法史的总体框架和体系趋于完整的状态。碑学理论出现以后,书家无不对傅山“四宁四勿”的观念奉为学书创作的圭臬。傅山的理论拓展了古典书法美学中崇尚流媚妍美的美学思想,使得拙丑、支离等的艺术元素和美学范畴融入到古典书法美学的内容中,从而丰富了中国古典书法美学的内容。那么,反映新的审美趣尚的北碑成为书家们汲取艺术养料的资源库。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到:“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岩,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譬如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可以看出,康有为肯定了“穷乡儿女造像”的价值,而这种书法内蕴的价值为“后世学士所不能”。这种对北碑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丑”的审美思想在北碑当中的表现。也同时反映出傅山学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傅山所言好书宁“丑”,其深层的文化意义在于扩展了书法审美的范式。“丑”作为书法美学中重要的范畴也同时为我们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着指导思路,其实对于“丑”这一范畴自身意义的挖掘还没能达到一定的深度。现代意义上的书法正在以其自身的力量开拓着这一境界。著名书法理论家朱天曙先生曾在其著作《中国书法史》里引述了钱穆先生的话,其中说道:“魏、晋以后,中国人的书法,成为中国人最标准的艺术。书法的受人重视,超乎其他一切艺术之上。其实中国书法也只是一种运用线条来表其意象和事象的艺术,就其内在的理论上,不仅与图画同一精神,实可说与中国创造文字之匠心亦是同一精神的。我们还可以说,中国文字和文学,,亦走在同一路径上。他们同样想用简单的代表出繁复,用空灵的象征出具体。”我想,在新的社会审美思潮的影响下,书法艺术更将会在其自身的领域里不断拓展和丰富,而且在未来将赢得其他艺术领域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将影响其他文化艺术促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宗禹.《傅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 [2]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三联书店,2006,(04). [3]沃兴华.《书法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1). [4]清康有为著,孙玉祥、李宗玮.解析《广艺舟双楫》.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上一篇:坚持书法批评的学术性
- 下一篇:书法究竟是什么
猜你喜欢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2015-03-12 美学家叶朗 :格调低的不能出现在国家舞台
- 2015-03-11 马子恺书法艺术专场拍卖22日开拍
- 2015-03-11 浅析王铎的书法艺术及作品市场走向
- 2015-03-11 刨根问底 看透书画内涵(图)
- 2015-03-11 古琴拍卖屡创新高 揭秘天价背后的文化内涵
- 2015-02-03 段俊平:书法艺术的时代性与传承变革
- 2015-01-21 领先千年的宋代极简美学
- 2015-01-13 “沈门七子”书法艺术专修班1月10日在合肥开班
- 2014-12-01 含道映物 胡抗美书法艺术精品展在龙都濮阳举行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