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我写坡翁体

shxw 2007-10-29 书法入门 评论

    我习书,从柳字入手,复写欧字,后从昌少军先生习书法篆刻,临习《张猛龙》、《郑文公》、《石门铭》、《石门颂》、《瘗鹤铭》、赵之谦的《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和行草手札。其间,对赵之谦的手札用功尤勤,费时最多,然却始终不得要领,甚为苦闷。昌师见后,建议我写苏轼的行书,求得稳重大度,可解围。于是,我便与苏字结下不解之缘。

    许是性格之故,我不喜欢欹侧跌宕的米字,而偏好醇厚儒雅的苏字。感觉上,米字的技术成分多一些,苏字的精神底蕴更深厚。加上苏轼是我最崇拜的大文学家,学他的字多了一层精神上的景仰。为了学好苏字,我购买了几乎所有能见到的不同版本的苏轼字帖及相关资料,买了《苏轼全集》,《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我从头到尾临了多遍;《苏轼法书字典》也逐字记忆,反复摹写;《黄州寒食诗》、《渡海帖》、《李白仙诗卷》、《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等东坡代表字帖,则成为我案头日课的常规范本。那段时间,我写苏字几可乱真。2003年的全省书展中,我的一幅苏字参加了展览,观众对我那件作品评价甚佳。时隔不久,昌师路过荆州,我拿出一些以苏字为蓝本的临作和创作作品请他指点,满以为会得到赞许,昌师看后对我说:“你临习和创作的书法风格和苏字一模一样,无非是对苏字一遍又一遍的复制,有何意义?”犹如当头“棒喝”,让我理解了:学习书法,临摹得像只是初级阶段,真正的创作,是具有性情和个性的,要讨百家米,再煮自家饭。此后,我下定决心跳出苏字的束缚。而取法谢无量是一个最佳的途径,谢氏作书,清新自然、挥运自如,研究谢氏写的墓志、手札并与《爨龙颜碑》相结合,复进行大量的临写,感受谢氏的书写韵致。其间,我大胆汲取墓志和《爨龙颜碑》生拙朴厚的气息,这是我以前单一写苏字所无法感受到的。为了防止字往野处写,我又交叉地临习集王字《圣教序》。这一阶段的临习,我不再追求形似,而是从临习的各种碑帖中努力探寻适合自己性情发挥的元素,再进一步糅到苏字里。2005年我以此种风格的行草参加了全国第五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并在湖北省第四届“黄鹤奖”书法展上获奖。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从一个侧面肯定了我这些年来的探索。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虽然是言诗画,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苏轼一向反对只求形似的摹仿,他认为艺术创作必须“天工”与“清新”兼备,既要有巧夺天工的艺术技巧,又要具备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苏子风神,虽不能至,然则心向往之!学书求天工之技巧不易,求清新之风格更不易,想来惭愧,愚钝如我者,只有踏踏实实写下去。

萧翰临苏东坡《渡海帖》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