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原文】文字何以生也,生于人之智也。虎豺之强,龙凤之奇,不能造为文字,而人独能创之,何也?以其身峙立。首函清阳不为血气之浊所熏,故智独灵也。凡物中倒植之身,横立之身,则必大愚,必无文字。以血气熏其首,故聪明弱也。凡地中之物,峙立之身,积之岁年,必有文字。不独中国有之,印度有之,欧洲有之,亚非利加洲之黑人,澳大利亚洲之土人,亦必有文字焉,秘鲁地裂,其下有古城,得前劫之文字于屋壁。其文字如古虫篆,不可识别。故谓凡为峙立之身,曰人体者,必有文字也。以其智首出万物,自能制造,不能自已也。
文字之始,莫不生于象形。物有无形者,不能穷也,故以指事继之;理有凭虚,无事可指者,以会意尽之。若谐声、假借其后起者也。转注则刘歆创例,古者无之。仓、沮创造科斗虫篆,文必不多,皆出象形,见于古籀者,不胜偻数。今小篆之日、月、山、川、水、火、草、木、面、首、马、牛、象、鸟诸文,必仓颉之遗也。匪惟中国然,外国亦莫不然。近年埃及国掘地,得三千年古文字,郭侍郎嵩焘使经其地,购得数十拓本。文字酷类中国科斗虫篆,率皆象形,以此知文字之始于象形也。
【译文】文字是怎样产生的,它产生于人的智慧。以虎和豺的凶猛,龙和凤的神奇,却创造不出文字,而惟独只有人能创造。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人是站立生活的缘故。站立生活,头脑里充溢着的是一团清阳之气,没有被血气中的浊气所熏染,所以有一种独具的灵智,世间事物中凡属身体倒立着生活的东西,或者身体横立着生活的东西,就必然非常蠢笨,必然创造不出文字。倒立和横立,头脑被血气中的浊气所熏染,所以蠢笨而极少智慧。凡生活在土地上,身体是站立着的东西(人类),经过岁月的积累,就一定会创造出文字。不仅中国有文字,印度也有,欧洲也有,连非洲的黑人,澳洲的土人也都有文字。有一个叫秘鲁的国家发生了地裂,在下面发现了古代的城市,在城市废墟的屋壁间发现了前度文明所遗下的文字。这种文字很像我们的古虫篆,无法识别。所以我说,凡是身体站立着的,被称着“人”的,就一定会有他们的文字。因为他们的智慧超越了万物,文字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要它们不出现是决不可能的。
文字的开始,没有不是产生于象形的。但事物中有些东西是没有形象的,所以才用“指事”的办法来继续完成它;但事理中有很多都是凭空想象的,没有具体的事情可指,所以又才用“会意”的办法来解决它。至于“形声”、“假借”也是后来才有的。“转注”这一方法是刘歆发明的,古代没有。仓颉、沮诵创造的蝌蚪文,其笔画必定不复杂,这种字在我们见到的古文、籀篆中,数不胜数。现今小篆中的“日”、“月”、“山”、“川”、“水”、“火”、“草”、“木”、“面”、“首”、“马”、“牛”、“象”、“鸟”这一类字,一定是仓颉所造的文字的遗物。文字最早产生于象形,不仅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近年有一个叫埃及的国家挖地,挖出了三千多年前的古文字,郭嵩焘侍郎出使经过那里时,就曾买过数十份拓本带回国。其文字的造型极像中国的蝌蚪虫篆,基本上都是象形字。我们经此可以证明,所有的文字都是开始于象形的。
【解读】人类能创造文字,动物不能创造文字,显然不是如康氏所言的“峙立”和“横立”那么简单。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能制造工具、能劳动,而动物则不能。正是劳动,才使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就是人类的站立行走,也是因为长期劳动的结果。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能劳动、能制造工具、能创造出语言和文字,动物不能,是受其结构的不同所制约决定的。康氏的说法,不是康氏自己的发明,早在宋代就被朱熹“推理”出来了。
许多考古实物确实可以证明“文字之始,莫不生于象形”,但何以独有中国文字能走上象形表意的发展之路,并使其书写能成为一种艺术,而他种文字不能。笔者以为,是受中国文字特有的造字法“六书”所决定的。象形的不足,始有“六书”,“六书”的产生,始完善象形。他种文字无“六书”,不能完善象形,所以不能成为艺术。
- 上一篇:白砥临古·行草篇(十一)
- 下一篇: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