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无论作为诗人,还是书法家,对于李之仪,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苏东坡第一次见到李之仪诗作,竟手不释卷,并欣然题诗:“玉堂长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寄语吾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东坡对李之仪才华的喜爱是由衷而发,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将李之仪和自己的诗作合编出版。对于李之仪的书法,苏轼也同样的首肯,称其“入刀笔三昧”,盛赞其书法直追汉晋,得古法真传,使李之仪的书法为世人所重,以至“欣然慕之”。
李之仪所书《汴隄帖》一卷,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系纸本行书,纵28.3厘米,横35.8厘米。释文为:“之仪再拜启。自汴隄瞻近,遽复累年。一曾投(于)书海上,不辱报,勿勿不敢嗣音,而旧德相求。庶几未在弃黜,故役投满,谓得还□遂见□右。又尔维絷,其味可知,美绩在人固久。显部回翔,讵得为终岁计。归历严近,勤向尤属,晚春更觊善卫,前对光宠。之仪再启。”鉴藏印记有“宋荦审定”、“淞洲”、“皇十一子成亲王诒晋斋图书印”、“莲樵鉴赏”等。此帖是李之仪对友人应酬问候的信札。深得晋人遗韵,自出机杼。笔法以内擫为主,线条劲媚,中锋含蓄,神情慰藉,气韵畅达;结体上中宫紧缩,尤其有特色的是重心集结于上部,显得单字的其他部分愈加开阔疏朗,宛如秀颀之佳士,若玉山之将崩,昂首俏立,不可亵玩焉,正是结字之知白计黑者也。将此帖与其同代人作品放在一处,同样有卓然出世之感。如果将“宋四家”个性鲜明的书法作品看成是宏伟浩瀚的乐章,那么李之仪此作则似一曲清丽纯美的民歌,在自然的山野间飘荡。李之仪的书法不够宏大、气势更不凛烈磅礴,但正因为其精致、细腻、清新,故显得与众不同。事实上,这正是宋人书法“写意”的表现。李氏书法,含蓄、质朴、低调,骨子里却蕴含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李之仪曾为苏轼幕僚,与苏门四学士常相唱和,时人谓其诗词“与张耒、秦观相上下”,但清人冯煦评论说“姑溪词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而均有未至”(《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其实,李氏词全从民歌、古乐府中来,他追求的是一种纯朴自然的风情,与其书法一样,完全是一种后村别调。正如李之仪论书所云:“凡书精神为上,结密次之,位置又次之。”精神即气韵,是书家个人品格、才情、气质的自然流露,结密是结体,位置为章法。李氏注重精神,与苏轼的“尚意”书风一脉相承。《汴隄帖》近乎完美地诠释了李之仪的书法审美观。作品的行距略大于字间距或与之大致相等,加之其独特的“结密”形式,显得通篇布局格外空灵散淡,赏之块垒间似无半点尘埃。《汴隄帖》体现了“行笔持重,开拓位置”的要领和取法。运笔灵活遒劲,奇境迭出,如“复”、“海”、“相”、“黜”、“晚”等字,结字飘逸新奇,使人眼前一亮,这是书写过程中不期然的妙手天成。更是技艺娴熟后灵感与天赋瞬间迸发的表现。李氏善用笔锋的弹性,如此帖中的“仪”、“勤”等字婉转有力的钩挑,“隄”、“历”、“宠”等字在一笔结束之后向下一笔过渡前,自然呈现出的细微而富于韧性的牵丝,让人联想到苏轼的一些作品。我无法将之归于二人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参照和浸染,倒不如视之为书家“尚意”书写时的自然体现。
李之仪一生不得志。尽管他于宋神宗熙宁6年(1073年)考中进士,但因其老师范纯仁(范仲淹之子)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也被一贬再贬。幸遇东坡赏识,得为幕僚,怎奈苏轼等“元佑党人”同样是“泥菩萨过河”,注定了他作为党争牺牲品的悲剧一生。他的作品大多毁于战火,今天我们能一窥其墨宝,除了这纸《汴隄帖》,就剩一卷《别纸帖》(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了。
- 上一篇:我学习书法的经过和体验
- 下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二)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