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再觅忠烈书魂——临颜真卿《争座位稿》

shxw 2007-12-11 书法入门 评论

    初观不喜,再观有味,终不肯弃,习颜真卿行书《争座位稿》,我有此感。

    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指出:“惟唐初胎晋为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于是卓然成为唐代之书。”颜真卿的行草书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稿》、《告伯父文稿》,合称为“鲁公三稿”。清人周星莲谓:“‘鲁公三稿’天趣横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惟此惟最。”稿者,草稿之谓也。“鲁公三稿”的草就速成显然不是为了让人品评和赏析,书者当时的情致应是着力宣泄内心的情感,其实质的实用书写已悄然恢复到“原始的记事”阶段,搦笔挥毫自然流于腕底。这种情感和功力的结合,由于并非书者刻意营造,也非赏析者(书家、评论家)的附会,因而弥足珍贵。

    《争座位稿》又称《与郭仆射书》,晚于另二稿六年,即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作。此稿书风浪漫,绝去甜俗,中锋用笔,信手拈来,静动有态。苏东坡云此帖:“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平自然”。

    《争座位稿》入手不易,此帖洋洋洒洒1180余字,整体若不经意,实则暗合法度。先舒继缓,缓而急疾,顿挫提按,元气浑然,力能扛鼎,增删涂改,大巧若拙。歌唱家唱的歌情深动人,是“音色”好。书家的作品好,就是笔性好,格调高,气息好,意境感人。《争座位稿》即是如此。此帖自始至终,无一懈怠,鲁公自出机杼、游情翰墨的扎实书法功底让人一览无遗,其大义凛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跃然稿上。此帖宜细细品察,分段为之,反复临写。笔者在临池中偶有“忘形”,用侧锋和折笔,竟与原帖大相径庭,可见中锋用笔,不可逾矩。帖中时有字径稍大的“特写”镜头,应注意用腕,着墨宜厚,方能“沉着痛快”。增删涂改处的“蝇头小行书”,左右摇曳,穿插其间,宜蹲锋用笔,不可迟缓,以免失于板滞,破坏整体“气象”。若将局部放大临写,效果尤佳,领悟更切,其笔挟风涛之势,更为壮观。其浑厚遒劲,凝重中实的线条张力,如鱼跃深渊。单字和多字的整合,钩锁连环的结体布局,随意流走,信手而至,妙造自然。

    如能使腕底游走的笔触“快退”至久远的“大唐盛世”,再现先贤大师的风韵神采,将是何等的惬意!


喻培云临《争座位稿》(局部)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