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原文】阮文达亦作旧体者,然其为《南北书派论》,深通此事,知帖学之大坏,碑学之当法,南北朝碑之可贵。此盖通人达识,能审时宜,辨轻重也;惜见碑犹少,未暇发■,尤土鼓蒉桴,椎轮大辂,仅能伐木开道,作之先声而已。
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亦因金石之大盛也。乾、嘉之后,小学最盛,谈者莫不藉金石以为考经证史之资。专门搜辑著述之人既多,出土之碑亦盛,于是山岩、屋壁、荒野、穷郊,或拾从耕父之锄,或搜自官厨之石,洗濯而发其光彩,摹榻以广其流传。若平津孙氏、侯官林氏、偃师武氏、青浦王氏,皆辑成巨帙,遍布海内。其余为《金石存》、《金石契》、《金石图》、《金石志》、《金石索》、《金石聚》、《金石续编》、《金石补编》等书,殆难悉数。故今南北诸碑,多嘉、道以后新出土者。即吾今所见碑,亦多《金石萃编》所未见者。出土之日多可证矣。出碑既多,考证亦盛,于是碑学蔚为大国,适乘帖微,入缵大统,亦其宜也。
【译文】阮元本也是尚帖学的,但他的《南北书派论》一文,却深通于这件事。他已看到了帖学的严重衰败,应当向碑学去取法,认识到了南北朝碑刻值得重视。这多半是因为博学多识的人,能够审度时代的趋势、好尚,区辨出事物的轻与重的缘故。遗憾的是他看到的碑刻还不多,还未能予以发挥,这就好像原始的土鼓土槌和发展出华丽大车来的原始小车,仅仅能算做伐木开道的前驱者罢了。
碑学的兴盛,一是赶上了帖学的衰微,二是因金石之学大盛的缘故。乾隆、嘉庆朝以后,“小学”特别的兴盛,研究经史的人没有不借用金石来作为考证材料的。专门搜集和著述的人既然多起来,出土的碑刻也自然多起来。于是乎搜罗金石的人遍布于山岩、屋壁、荒野、穷郊,有的得自于农夫的锄下,有的得自于官衙的厨内,然后洗涤去污垢,使之焕发了本来的光彩,再摹拓出拓本来,以扩大它们的传播。像平津的孙星衍、侯官的林侗、偃师的武亿、青浦的王昶都编辑出了大型的金石书籍,遍布于海内。其它还有《金石存》、《金石契》、《金石图》、《金石志》、《金石索》、《金石聚》、《金石续编》、《金石补编》等一类工具书,难以一一列举了。所以现在南北朝的碑刻,往往都是嘉庆、道光朝以后才出土的。就是我现在所能看到的碑刻,也大多数是《金石萃编》所没有载录的,出土的碑刻一天多于一天,可以证实这个问题。出土的碑刻既然这么多,考证工作也就自然兴盛起来,就这样碑学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学派。刚好这时又赶上帖学的衰微,碑学进而登上艺术的主流宝座,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解读】除了《南北书派论》外,阮元尚有《北碑南帖论》,均为倡导碑学的重要著述。在《南北书派论》中,阮氏探本溯源,于书法的源流述之较详。其将晋、宋、齐、梁、陈各朝书法归为南派;而将赵、燕、魏、齐、周、隋各朝书法归为北派。以为“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而在《北碑南帖论》中,阮氏更进而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阮氏在其文中于书法流派所作的分划,虽多有不确,但其理论的提出却为晚清的尊碑起到了前驱的作用。
阮元是清代可称道的书法家,康有为在文中,把阮元的书法风尚归为帖派,实非确论。细察阮氏书法的胎息脉流,帖学之外,实于碑学也求之甚深,其间又尤以《石门铭》、《乙瑛碑》、《天发神谶碑》研习最勤。
清代雍正、乾隆朝文字狱的残酷,使文人们心无所从,情无所托,只得把精力引向穷乡僻壤,对残石断碣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作为避祸全身之策,此可视为清代金石学繁荣的直接原因。金石学、文字学的繁荣,助长了碑学的兴盛,故此又可视为碑学兴盛的间接原因。
- 上一篇:精妙绝伦的王羲之尺牍
- 下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七)
猜你喜欢
- 2008-07-06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二十一)
- 2008-06-19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二十)
- 2008-05-27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十九)
- 2007-12-28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六)
- 2007-11-19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