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篆刻创作 / 正文
徐三庚,字辛谷,号袖海、金罍、金罍道人、金罍道士、金罍野逸等,浙江上虞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卒于乡里,终年65岁。
徐三庚多才多艺,书、画、印、文字学及诗文皆佳,还能做竹刻,设计制作文博器具、古玩器皿;他的绘画、书法在上海、浙东一带很受欢迎,曾刻有“袖海诗书画印”一印相伴终生;他在汉砖上凿绘而成的花卉盆景亦大受世人喜爱。当时的上海、浙东一带是中国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地区。上海一大批书画家如:张熊、任薰、任颐、虚谷、黄山寿、蒲华等,金石学家沈树镛,印章收藏家岑仲陶、孙憙等,均与徐三庚过从甚密。这些人作品上的印章多出自徐氏之手。比徐氏小15岁的另一位著名篆刻家胡钁(菊邻)据记载曾拜徐氏为师。
从现存的徐三庚印作及其边款分析,其眼界之宽、视野之阔、探索之勤、功力之深,在当时实不多见。徐氏年轻时,即对丁敬、黄易,特别是对陈鸿寿、赵之琛及其他浙派代表人物的书法、绘画、印艺做过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制印的篆法、刀法及神韵,均径取浙派,并能融会于胸中,表现于腕下。大约在徐氏38岁左右,将取法、借鉴的目光、精力转向邓派和其他派系。篆法上的婀娜多姿,刀法上的婉转流畅,直逼邓石如、吴让之。
徐氏并不仅仅只向浙、邓两派学习,也曾花大气力向秦、汉和宋、元学习。如“常欠读书债”白文印(图1),是仿汉玉印的代表作;“新安西岩”(图2)、“宗麟私印”(图3)、“周泰”(图4)等印,为仿汉铸印、汉铜印、汉官印之精品,“胡钁印信长寿”(图5)小印,边款交待是“仿秦人小印”,实则更接近汉铜印风,劲挺浑穆。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冯兆?穗知父所得金石”(图6)多字印,虽说也是仿汉之作,在众多横平竖直的线段中,穿插着如“兆”、“父”、“所”、“金”等字的斜线,再加上几处线段的斑剥,使该印古且新,稳且活,朴而秀;再如“禹寸陶分”(图7)朱文印、“长白清瑞之印”(图8)白文印,以汉碑额篆法融入篆刻,充分体现了书法的笔意;再如“子嘉”(图9)宽边朱文印,边款云“拟周王子申残皿盖篆法,遂用曼老(陈曼生)运刀”;“恒矢”(图10)一印拟古玺;“丁丑翰林”(图11)印,是“拟宋人粘边朱文”(边款交待)法;“圆?斋”(图12)印,“拟水晶宫道人(赵孟?)法”,是将触角伸向了宋元;再如徐氏中、晚年所作“登庸印信”(图13)、“芙蓉庵”(图14)等,则是将秦、汉“印范”(封泥)形式引入自己的印作,可谓开风气之先。“金真子”(图15)印,有汉《祀三公山碑》意;“惟庚寅吾以降”(图16)印,纯以吴《天发神谶碑》入印;“延年长寿”(图17)试图以魏碑体势入印……
- 上一篇:吴颐人篆刻
- 下一篇:醇厚朴雅的江德兴篆刻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7-31陈麦青:周柬穀的治印艺术
- 07-25朱恒吉——平整中寓流动
- 07-15张炜羽: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 07-03张奕辰:广采博取 意与古会
- 07-01高庆春:我的书印艺术之旅
- 06-10刀下出蹊径 印中留风情
- 06-10高松年:别具意趣雕瓷章
- 06-10陈根远:会心不语拈花笑
- 10-23第七届篆刻展获奖作者创作谈——陈振强
- 3424℃“日庚都萃车马”印略谈
- 3183℃书法家张鄂生篆刻作品欣赏
- 2995℃感受“花窗”
- 2651℃邓石如篆刻
- 2627℃吴颐人篆刻
- 2507℃徐三庚篆刻 (上)
- 241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2359℃视角的触动——简析烙木印
- 2255℃静雅方寸间
- 2168℃丁敬的篆刻
- 04-18《惠风和畅》吕庆宜作品集
- 09-17徐三庚篆刻 (上)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